讀《醫道――身國共治的人本文明》隨想
醫道――對中醫的形而上的解讀
――讀《醫道――身國共治的人本文明》隨想
正當國人為中醫問題爭論不休之際,佛家子弟樂后圣的《醫道》出版了。中國歷史上,醫與道、儒、釋聯系緊密,道、儒兩家一直名醫輩出,醫著甚豐,佛家專論中醫的著作卻不多見。然而本書的非凡之處不在于作者的佛家身份,而在于它不僅從醫學的角度闡釋了中醫的醫術、醫理,并將其與儒、道、釋三家的互動及影響一一對比,而且將中醫提升到一個形而上的境界――醫道。
醫,對現代人首先意味著術和器,而西醫的特征尤其如此。我曾經看見一西醫打開其藥箱,結果我頓時樂了,因為跟木匠的箱子差不多,各類刀、斧、鉗、鋸一應俱全。那么中醫的藥箱呢?對了,中醫的百寶箱都在天地人之中。《醫道》告訴我們,中醫不僅過去是而且現在依然是當今世界超一流的養生健體、防病治病之法、之器、之術,但它同時又超越這些法、器、術而成為道。既然是道,則不僅能醫病健體,而且能治國安邦,甚至促進人類的和平與大同。所以醫道被樂后圣稱為“身國共治的人本文明”,而這也正是《醫道》的副標題。如此說來,中醫豈只不能放棄,它勢必引起國家領導乃至全體中國人的重新思考,它必須在重新定位之后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寫進憲法,而中醫發展戰略也必須從政治、經濟、醫學、教育、外交等各方面全面系統地列入國策。
我曾固執地認為中國人會滅了中醫,就像印度人滅了佛教、亞伯拉罕的子孫滅了基督教那樣。可佛教和基督教畢竟在東亞和歐美地區發揚光大了,所以我只敢想:但愿中醫也能像佛教和基督教一樣在其誕生地之外弘揚開來。可是,難道我們非得先滅了它才能發揚它嗎?讀了樂后圣的《醫道》,我果然對中醫在中國的復興添了一份信心。我甚至想,退一步講,即使中醫在中國沒戲了,在外國也會有戲,而且一定很精彩。其實,從更廣大的歷史和文明視角看,西醫乃至西方科學、文化的局限性已日益明顯,而東方文化正好可以續上這個輪流的風水,與其取長補短,相得益彰。中醫在海外弘揚的障礙主要是語言和文化,而語言又是文化的核心。但這些障礙都會在未來逐漸消除,只是時間問題。隨著中國經濟的復興,中國文化的復興也只是時間問題,而中國文人自鴉片戰爭以來倍受打擊的自信心似乎也在隨中國經濟的崛起而重新抬頭。但文化復興不是一蹴而就的,對自己文化的重新評判和定位是基礎。中國文化亂象已久,到文革時期已被國人自毀到了極限,因此必須首先正本清源,惟有如此,才有可能找到民族文化復興的跳板。真正的亂世不是戰爭之亂,而是人心之亂,而這正是目前中國社會的寫照。《醫道》為我們做的,就是在文化的制高點,也就是從形而上的高度為中醫及中國文化正本清源、撥亂反正,以正國人之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