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八綱辨證】 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特點和精華。對疾病進行辨證診斷,是中醫診斷應有的、特殊的內容,它是治療立法處方的主要依據。掌握了辨證論治,即使沒有明確病名診斷,或者雖有病名診斷而目前對該病尚乏特殊療法,運用辨證論治,也能對這些疾病進行治療。 中醫學在歷史上所形成的辨證分類方法有多種,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八綱辨證。 八綱,就是表、里、寒、熱、虛、實、陰、陽八個辨證的綱領。醫生對通過診法所獲得的各種病情資料,運用八綱進行分析綜合,從而辨別病變位置的淺深,病情性質的寒熱,邪正斗爭的盛衰和病證類別的陰陽,以作為辨證綱領的方法,稱為八綱辨證。 八綱是從各種具體證候的個性中抽象出來的帶有普遍規律的共性,即任何一種疾病,從大體病位來說,總離不開表或里;從基本性質來說,一般可區分為寒與熱;從邪正斗爭的關系來說,主要反映為實或虛;從病證類別來說,都可歸屬于陽或陰兩大類。因此,疾病的病理變化及其臨床表現盡管極為復雜,但運用八綱對病情進行辨別歸類,則可起到執簡馭繁的作用,所以八綱是辨證的綱領。 【八綱辨證的特點】 (1)六綱可分屬于陰陽,故八綱應以陰陽為總綱,如陽證可概括表證、熱證、實證,多見于正氣旺,抗病力強或疾病初期;陰證可概括里證、寒證、虛證,多見于正氣衰,抗病力低或疾病的后期。 (2)八綱病癥可互相兼見,如表寒里熱,表實里虛,正虛邪實等。 (3)八綱病證可在一定條件下,向對立面轉化。一般有陰證轉陽(示病情好轉),陽證轉陰(示病情惡化),由里出表(示病勢向愈),由表入里(病勢發展),由虛轉實(預后良好),由實轉虛(預后較差),熱證變寒(表示正虛),寒證變熱(多為邪實)。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