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呂氏春秋》看古代養生文化第 2 頁
得情、適欲。“欲有情,情有節”。每個人都有正常的情與欲,這是生理心理的正常需要,如果得到滿足,就是“得其情”,如果過分貪欲,超出了正常范圍,即“虧情”,必然會致疾病甚至“亡敗”。“故圣人必先適欲。”適欲就是節欲。做到這點,對身心健康有百利而無一害。
自制、去害。人對于“聲色滋味”都有欲望,適當則有利,過之則大害。所以要“利于性則取之,害于性則舍之”、“耳目口鼻,不得擅行,必有所制”。這種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自制,同樣是“養生”的重要條件。另一方面還要“去害”,即消除一切不利于健康長壽的內外因素,諸如不良的心理、飲食、氣候環境等。心理情緒凡“大喜、大怒、大憂、大恐、大哀”都是“生害”的因素,必須去之。
食時、有節。書中在“去害”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飲食之道”。首先要“食無強厚,味無以烈”,這就能避免很多疾病的發生。其次要“食能以時”,即按時飲食,“身必無災”。再是“無饑無飽”,“飲必小咽”。如此才能使五臟六腑功能不致受到傷害。此外,還應注意飲食時的心理情緒和姿態,要“百節虞歡”,要“和精端容”,即心平氣和端莊正直。這些都是至理名言,完全符合現代科學的道理。
常運、勤動。生命在于運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蠢”。人的生命,“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人不鍛煉、不運動,必然導致肌體退化,五臟六腑功能紊亂,疾病自然就乘虛而入。動,可以說是健康長壽的根本。
《呂氏春秋》還認為,對于疾病重在預防和養生保健,疾病自去。如果有病,應積極求醫,切不可迷信“卜筮禱祠”,這樣不僅不能治病,反而是“以湯止沸,沸愈不止”,“疾病愈來”。
《呂氏春秋》是一部古代百科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是先秦雜家的代表作。就養生思想而論,它是先秦諸子著作中內容最豐富的。其思想體系不僅承襲了道、儒兩家的內容,也旁采了墨、法等家之說。全書計一百六十篇,涉及到養生內容者,約五十篇之多,可見當時對養生文化的重視。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