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中的養生理論第 2 頁
治未病的原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素問·四氣調神論》篇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這段話從正反兩方面強調治未病的重要性,現今蓬勃開展的治未病活動,其理論淵藪即在于此。其實“治未病”一詞在《內經》中出現的不止一處。《素問·刺熱篇》說:“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靈樞經·逆順》篇中謂:“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謂也。”可見“治未病”的內容,不僅在于強調養生,防病于未然,還在于強調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及時控制疾病的發展演變,既病之后防其傳變;以及重視正氣的恢復,預防疾病的復發等等,其內涵相當豐富。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