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劉志明的養生之道第 2 頁
人生如月,盈虧有間,時光易逝,壯士暮年。老年人脫離緊張繁忙的工作,轉入無拘無束清凈悠閑的退休時光,本該能夠更加健康快樂,但許多人卻終日郁郁寡歡、身體素質急轉直下而疾病纏身。對此,劉志明指出老年人要想保持健康的體魄,就必須要有一個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精神境界,這是每一個人的生命基石和精神支柱。因此,他胸中常存“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之信念,堅持自己的人生追求,力所能及地做一些有益于社會的工作,老有所為、篤志不衰,就能使自己的生活充滿希望和樂趣,從而遠離煩惱疾病,盡享美好生活。
精神愉悅是養生的要素,長壽的法寶,這是古往今來養生學家的共識。每個人應該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怡情悅心的方法,務使自己得以陶冶性情,自以為樂,消除煩惱,驅趕寂寞。劉志明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就浸潤在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氛圍當中,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平素之時,他稍有閑暇就常處于此,醉心于讀書、繪畫、書法等喜好之中,使自己得以怡神潤心、愉悅放松,從而收到“調心神、和性情、節嗜欲”的養生效果。曾有友人書贈劉志明“胸中常滿艷陽春,醫術精湛濟世人”,這是對他廣闊心胸、博大情懷、樂觀精神的準確表述。然而,劉志明之所以能夠常存一片艷陽春,皆得益于他對情志調攝的重視并且找到了合適方法,才使得心境始終處于“樂觀”“開朗”“愉快”“積極”的健康狀態,這就是他得以高壽的重要養生秘訣之一。
飲食調補
劉志明繼承先賢之說,結合自身飲食調攝體會,對傳統飲食養生理論加以提取凝練,刪繁就簡的將其精華歸納為五個方面,即“平衡飲食、兼而取之”“謹和五味、切忌偏頗”“節制勿貪、定時定量”“四季不同、應有側重”“人亦有別、區分對待”。
劉志明日常飲食,五谷雜糧,兼收并蓄,種類多樣,同時還十分注重葷素食、主副食、正餐和零散小吃以及食與飲之間的合理搭配和平衡。他倡導五味平和、反對五味偏亢。平日飲食崇尚清淡,每餐注重調和五味,均以“適”為度。雖身為湖南湘潭人,但對家鄉特產臘肉、辣椒等辛辣咸膩之品卻極少食用。劉志明認為過食辛辣,可助生內熱,傷損津液;多食肥甘,又易招脾患,發為消渴;多進油煙,則心氣抑,脈凝澀,易導致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劉志明始終堅持少辛辣、少咸、少甜、少油的飲食方式。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