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教授情志養生五要第 2 頁
四要靜心。關鍵字是“靜”,寧靜致遠、怡情修心。魏晉養生家嵇康在《養生論》中說“ 養生有五難:名利不滅, 此一難也,喜怒不除, 此二難也,聲色不去, 此三難也,滋味不絕, 此四難也,神慮精散, 此五難也。”故心靜以除五難。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主張調神養形、“小炷留燈”,過去所用的油燈,所能容納的油是有限的。如果燈內留三根燈芯草,則燈炷大而光線亮;如果留兩根,則燈炷較大光線亦較亮;如果留一根,則燈炷小而光線昏暗,很難辨別燈前人之面目。然而,留三根燈芯草,亮則亮矣,卻只能照明一個夜晚;留一根燈芯草,暗則暗矣,卻能照明三個夜晚。這個現象告訴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有個極限,就像油燈內的油量有個燃燒時間極限一樣。如果大喜大悲,酗酒縱欲,則如大炷留燈,很快就油盡燈干;如果情緒穩定,清心節欲,則猶如小炷留燈,雖不太亮,卻可長久。這個比喻,很形象地闡明了養生之道。平常為了能夠怡情修心,可以開展琴、棋、書、畫等養生活動,幫助我們做到心靜。
五要開心。關鍵詞是“樂”,心情愉悅、知足常樂。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1000名65歲至85歲男女的健康情況、士氣、樂觀程度、自尊及人際關系進行了調查,在跟蹤調查10年后,研究人員發現,與非常悲觀的人相比,非常樂觀的人死于任何疾病的危險低于55%。王琦提倡生活、做事要用心,但不要操心、煩心。擁有的人煩惱“失”,沒有的人憂慮“得”,患得患失,卻成憂愁。古代詩人白居易就是善于養生者,白居易大半生中,不僅仕途坎坷,而且老年喪子,他在《枯桑》中以枯桑為喻寫道“道傍老枯樹,枯來非一朝。皮黃外尚活,心黑中先焦。有似多憂者,非因外火燒。”面對常有憂愁事件發生的現實生活,他總是積極排憂解愁,樂觀以待,這大概就是被稱作“白樂天”的緣故。會養生的人,能夠化“門前冷落車馬稀”、“人走茶涼”的悲觀為“停車坐愛楓林晚”的獨特意境,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一種人性的達觀境界。做到這些,便是進入到養生的佳境了。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當常思一二”,要看得開、放得開,適度的“阿Q精神”有助于減輕心理壓力,保持心理平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