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板橋家書中的養生之道第 2 頁
默坐有定時
美國喬治亞州醫學院曾經研究了34名中學生后發現,每天靜思20分鐘,3個月后血壓明顯降低,如果能堅持下去,到成年時,心臟病和中風的患病率會降低13%。
中醫養生學也認為,精神內守,靜志安神的心理療法有助于養生延年、防治疾病。也有西醫保健專家認為,靜坐對腦力勞動者防治神經官能癥、頭痛、失眠、高血壓、冠心病及排除心理障礙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遇事勿惱怒
鄭板橋為人處世,不為名利,不計得失。他留給后人兩條有名的字幅,即“難得糊涂”和“吃虧是福”。這既是他為人處世的信條、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也是他對人的勸善之言。他本人以這種樂觀精神安然地度過了他的暮年。
遇事為什么不要惱怒呢?原來生氣會導致人的大腦功能紊亂,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并直接作用于人的心臟和血管,使胃腸的血流量減少,胃腸蠕動減慢,從而導致人的食欲減退,嚴重時可引起胃潰瘍。人生氣時會引起心跳加快,心臟收縮力增加,血壓升高,使血液變稠。再加上大量的血液涌向大腦和面部,使供應心臟的血液大大減少,因此就會造成心肌缺血,引發心絞痛等疾病。中醫還認為“大怒傷肝”,西醫研究也表明,人在生氣時,人體會分泌出一種叫做“兒茶酚胺”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使脂肪分解加快,進而導致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游離脂肪酸增加。而游離脂肪酸有很強的細胞毒性,因此,會使肝臟受損。
睡后勿思想
清代養生家李漁說:“養生之訣,當以睡眠為先。”《黃帝內經》中說:“人臥血歸于肝,肝受血而能視,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攝。”足見睡眠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保證良好的睡眠,就要做到“睡后勿思想”。中醫學認為,“憂思”與人的失眠關系十分密切。憂則易致肝郁氣滯,化火擾動心神而失眠,或傷及脾胃,“胃不和則臥不安”。思慮過度則傷脾,心脾血虛,神魄無主,而致失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