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倫認為養生要順應四時適時進補
著名中醫養生專家、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原古籍編輯室主任樊正倫認為,人是自然界的產物,中醫解決的是人體內在的環境,養生要順應四時,并且應適時進補。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養生要順從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這就是人法自然。與自然相適應、相和諧則身體健康,否則,就會疾病纏身。
中醫養生:人和細菌要和諧共處
每個人都生活在自然環境里,這個環境不是純之又純的。如果我們到醫院去做檢查,可以發現從口腔到咽喉再到全身不知道有多少細菌和病毒。雖然這些細菌、病毒都存在,為什么人卻不得病呢?
這個問題從中醫學的角度講比較容易理解。中醫認為:“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就是說人和自然之間本來是可以完全自然和諧的。大自然給予人生存的權利,同樣也給予細菌生存的權利。這些細菌、病毒如果與人和諧共處,在這種情況下人就不會生病。但如果外受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影響,或喜怒憂思悲恐驚過度,致使人體內部環境發生改變,給予致病因子發展的條件,并達到一定程度時,人就會生病。
中醫養生:中醫重視人體環境
人患感冒,發燒咳嗽了要到醫院去,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呢?我們知道,到醫院查體溫也好,測血壓也好,化驗血液也好,按西醫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細菌和病毒使人患病,這恐怕是現代醫院首先要查的。
從上世紀40年代到現在,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已經研究出了7000多種抗生素,但是今天在臨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過幾十種。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現代醫學面臨困惑。而中醫是怎么治病的呢?中醫治病靠的是草根、樹皮,現在用的藥方大多是使用了兩千多年的方子。兩千年前的中藥方還有效,中醫解決的是人體的內在環境,是依據自然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地調整。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名人養生][圖文]黃永玉的養生之道 12-19 [飲食養生]秋季養生湯的做法 09-25 [飲食養生][圖文]中醫推薦中秋養生食物 09-25 [養生小常識]女性中秋養生三則 09-25 [四季養生]秋季養生談食補與藥補 09-15 [四季養生][圖文]秋季養生談“棗” 09-09 [養生小常識]秋季養生小常識——泡腳 09-08 [飲食養生]適合秋季煲湯的四種蔬菜 09-08 [養生文化]養生談“善” 09-05 [飲食養生]秋季飲食養生——扁豆燒牛肉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