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時令疾病 第七節 小兒暑溫第 7 頁

3.邪入營血
證候:熱來起伏,朝輕暮重,尤以夜間為重,昏迷加深,瞳孔無明顯反應,時而雙目上翻,牙關緊閉,頸項強直,四肢抽動,胸腹灼熱,肢端逆冷,面色灰暗,皮膚斑疹,或有衄血,二便失禁,唇舌紫暗焦干,舌質紫絳,或光滑少津,甚則舌體卷縮僵硬,脈見沉伏而細。
分析:邪入營血,傷陰動血。暑邪深入心肝腎三經,損傷真陰,熱伏血分,氣陰兩衰。
熱犯陰分,陰血虧耗,故發熱起伏,朝輕暮重,夜間為甚。心神被蒙,神無所主,則昏迷加深。瞳孔屬腎,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肝腎真陰內虧,精氣耗散,故瞳孔無反應,甚則兩側大小不等,散大無光,此為內閉外脫之征象。肝主筋,開竅于目,陰血虧耗,肝之經脈失于濡養,陰傷血燥則風動,故雙目上翻,牙關緊閉,頸項強直,四肢抽搐。痰熱內閉,氣機被遏,陽氣不能達于四末,故胸腹灼熱,而肢端厥冷。熱伏營血,血熱妄行,故衄血,皮膚斑疹顯現;心開竅于舌,心陰虧損,或血瘀內著,阻于舌根,可見舌體僵硬卷縮,舌質紫絳。腎司二便,腎之精氣衰竭,則二便為之失禁。營血干涸,不榮于面,故面呈灰暗。舌絳,光滑少津,脈沉伏而細,則為病人營血之征。
治法:涼血清心,增液潛陽。
方藥:犀角地黃湯合增液湯。常用藥:水牛角、鮮生地清解血分熱毒,丹皮、赤芍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玄參、麥冬合生地增液養陰。此時苦寒藥物需慎用,以防苦燥傷陰;純用滋陰也在所不宜,以防留邪之弊。
若抽搐不止者,加牡蠣、珍珠母、鉤藤潛陽熄風;昏迷不醒者,加安宮牛黃丸開閉醒神,或用醒腦靜,清開靈注射液靜脈滴注;如突然出現面色灰白發紺,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脈細微欲絕,則為氣陽外脫之征,急以獨參湯鼻飼,加用參附龍牡救逆湯以回陽益氣,扶正救逆;如有衄血,嘔吐咖啡樣物,以云南白藥少量多次灌服止血;如呼吸斷續不勻,淺促低微,為腎氣衰微,其氣欲絕,加用五味子或生脈飲注射液靜脈滴注,以攝納腎氣,養陰固脫。本證為病之極期,病情危重階段,若救治不及,每易導致死亡,在治療和護理上應采取中西醫綜合搶救措施。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