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時令疾病 第七節 小兒暑溫

小兒暑溫是感受暑溫邪毒引起的時行疾病。臨床以高熱、抽風、昏迷為主癥,發病急驟,變化迅速,易出現內閉外脫、呼吸障礙等危象,重癥病例往往留有后遺癥,導致終生殘疾。根據臨床表現的不同,本病尚有“暑風”、“暑痙”、“暑厥”之名,“暑風”者手足搐搦而動;“暑痙”以項強或角弓反張為名;“暑厥”則必見手足逆冷。本病主要指西醫學的流行性乙型腦炎。
本病發病季節多在7、8、9月盛夏時節;有明顯的季節性。發病年齡自幼兒至老年都可感染,多見于10歲以下兒童,尤以2-6歲兒童發病率高,且有較強傳染性。近二十年來,由于大規模推行接種流行性乙型腦炎疫苗,本病發病率明顯下降,已消滅了流行趨勢,僅見少數散發病例,發病癥狀也有所減輕。’
[病因病機]
本病系感染暑溫邪毒而發病。夏季暑氣當令,暑溫邪毒易于流行,其邪傷人最速,特別是小兒時期神怯氣弱,氣血未充,臟腑未堅,一旦被暑溫邪毒所侵,正不勝邪,則卒然發病。
本病屬溫病范疇,其病理機轉不越衛、氣、營、血之間的傳變規律。暑邪入侵,犯“衛”則發熱頭痛無汗,頭項強直;人“氣”則高熱口渴,有汗熱不解,頭痛劇烈,神倦或煩躁不安;人“營”則心肝俱病,神昏痙厥;人“血”則傷津劫液,耗血動血,吐出咖啡樣血液,以及由此而出現呼吸不整,內閉外脫。然暑為陽邪,易化熱化火,傷人最速,且小兒患病,易虛易實,傳變迅速。正如《溫病條辨·解兒難》指出:“小兒膚薄神怯,經絡臟腑嫩小,邪之來也,勢如奔馬,其傳變也,急如掣電。”故不少暑溫患兒起病急暴,病變迅速,往往衛分未解,已傳氣分,出現衛氣同病,氣分之熱未解,又竄營分,而致氣營兩燔,甚至營病及血,營血同病。本病臨床表現為高熱、抽風、昏迷三大主癥,其突出的病理演變是:高熱可引起抽風,抽風促使生痰,痰盛可致抽風和昏迷,故其病理轉歸為熱生風,風生痰,熱、痰、風相互轉化,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若邪甚正虛,則致內閉外脫,熱、痰、風三者充斥三焦,正不勝邪,極易出現呼吸不整,氣息斷續,脈微肢厥等危象。若暑邪夾濕,濕性粘滯,暑濕熏蒸,內困中焦,蒙蔽清陽,可出現頭痛如裹,熱勢不揚,胸悶嘔吐,昏迷不醒等癥。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