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心肝病證 第五節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臟,以心肌局限性或彌漫性病變為主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內膜炎癥改變。以神疲乏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肢冷,多汗為臨床特征。近年來病毒性心肌炎的發病率有增多的趨勢。本病發病年齡以3—10歲小兒多見,其臨床表現輕重不一,輕者可無明顯的自覺癥狀,只出現心電圖改變,重者心律失常、心臟擴大,少數發生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本病如能及時診斷和治療,預后大多良好,部分患兒因治療不及時或病后調養失宜,可遷延不愈,形成頑固性心律失常。
病毒性心肌炎在古代醫籍中無專門記載,根據本病的主要臨床證候,屬中醫學風溫、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疇。
[病因病機]
小兒素體正氣虧虛是發病之內因,溫熱邪毒侵襲是發病之外因。
小兒臟腑嬌嫩,衛外功能不固,溫熱、濕熱邪毒外感,從口鼻而入,蘊郁于脾胃。繼則邪毒由表入里,留而不去,內舍于心,導致心脈痹阻,心血運行不暢,或熱毒之邪灼傷營陰,可致心之氣陰虧虛。心氣不足,血行無力,血流不暢,可致氣滯血瘀。病久陰損及陽,或患兒素體陽氣虛弱,病初即可出現心腎陽虛甚至心陽欲脫之危證。本病后期常因醫治不當,或汗下太過,氣陰受損,心脈失養,出現以心悸為主的虛證。
總之,本病以外感溫熱、濕熱邪毒為發病主因,瘀血、濕濁為病變過程中的病理產物。病初以邪實正虛、虛實夾雜為主,后期則以正氣虧虛,心之氣陰不足為主。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