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時令疾病 第八節 夏季熱
夏季熱是嬰幼兒時期的一種特有疾病。臨床以入夏長期發熱、口渴多飲、多尿、汗閉為特征。因本病有嚴格的季節性,發病于夏季,故名夏季熱。西醫學稱暑熱癥。
本病主要發生于我國南方,如東南、中南及西南等氣候炎熱地區。發病多見于3歲以下小兒。發病時間多集中于6、7、8三個月,與氣候有密切關系,氣溫愈高,發病尤多,但在秋涼以后,癥狀多能自行消退。有的病兒可連續數年發病,而隨著年齡增大,其發病癥狀可逐年減輕,病程亦較短。本病若無其他合并癥,預后多屬良好。
[病因病機]
發病原因主要與小兒體質因素有關。有因小兒先天稟賦不足,如早產兒、未成熟兒,腎氣不足者;有因后天脾胃不足,發育營養較差,脾胃虛弱者;有因病后體虛,氣陰不足者,人夏后不能耐受暑熱氣候的熏蒸,易患本病。
暑性炎熱,易耗傷津液。小兒冒受暑氣,蘊于肺胃,灼傷肺胃之津,津虧內熱熾盛,故發熱、口渴多飲;又暑易傷氣,氣虛下陷,氣不化水,則水液下趨膀胱,而出現尿多清長;又肺津為暑熱所傷,肺主清肅,外合皮毛腠理,司開合,津氣兩虧,、水源不足,水液無以敷布,則腠理閉塞,故見少汗或汗閉;汗與小便,都屬陰津,異物而同源,所以汗閉則尿多,尿多則津傷,津傷則必飲水自救,因而形成汗閉、口渴多飲、多尿的證候。
根據暑易傷津、耗氣、夾濕等特點,以及小兒體稟有肺胃陰虧或脾腎陽虛等因素,因此在疾病的發生與發展中,其病機與轉歸各有不同。疾病初起,暑熱多傷津傷氣,而易出現肺胃氣陰兩傷證;疾病遷延,或素體脾腎虛弱,外為暑氣熏蒸,內則真陽不足,則易出現熱淫于上,陽虛于下的“上盛下虛”證。
本病雖發生于夏季,但無一般暑邪致病而人營人血,內陷心肝的傳變規律。本病為“暑氣熏蒸”而致,多無急性變化,至秋涼后有向愈之機,但纏綿日久者,也會影響小兒身體素質。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