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肛門直腸疾病第 8 頁
4.乙狀結腸鏡檢
除肛門狹窄和婦女月經期不宜檢查外,懷疑直腸和乙狀結腸的病變,而肛門鏡不能除外時,都可進行乙狀結腸鏡檢。特別是對直腸和乙狀結腸腫瘤的早期診斷有重要意義。臨床對原因不明的便血、粘液便、慢性腹瀉、糞便變形等癥,均應作乙狀結腸鏡檢。操作方法是在檢查的前一天晚上用千分之一的肥皂水清潔灌腸,鏡檢時患者取膝胸位,在鏡筒上涂潤滑油,緩緩插入肛內,開始指向臍部,進入肛門5cm后拔掉閉孔器,開亮電燈,裝上接目鏡和橡皮球,打人空氣,一邊觀察,一邊緩緩前進,進人肛門15em時可見腸腔狹窄,即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部位,此時宜小心調轉方向,邊打氣邊緩慢推進,切忌暴力推進,順利時(約3/4的病人)可進入30cra深,然后邊退鏡邊觀察腸腔粘膜的顏色,有無潰瘍、腫塊、出血、分泌物等,對于腫塊、潰瘍應取組織作活檢,進一步明確診斷。
5.球頭銀質探針檢查
以球頭銀質探針自肛瘺外口徐徐插入,沿硬索方向輕輕探查,同時以左手食指插人肛內協助尋找內口,探針在肛管直腸內如能順利通過的部位即為內口。以探針檢查,可以探知肛瘺管道的方向、有五分支、內口與肛管直腸環的關系。操作時應輕柔有耐心,禁用暴力,以免人為引起新的內口。
6.X線檢查
鋇劑灌腸可觀察直腸和乙狀結腸形狀、有無狹窄和梗阻、直腸和結腸的外部病變,如骶骨前畸胎瘤,可見直腸移位。復雜性肛瘺,瘺管管道不清、內口不明者可用15%碘化鈉從外口注人進行造影。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