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疾病 第四節 臁瘡
臁瘡是指發生在小腿下部的慢性潰瘍:又稱褲口毒、裙邊瘡。相當于西醫的小腿慢性潰瘍。本病多繼發于惡脈(下肢靜脈曲張)和丹毒等病。其臨床特點是多發于小腿中下1/3交界處前內外側,潰瘍發生前患部長期皮膚瘀斑、粗糙,潰爛后瘡口經久不愈或雖已經收口,每易因局部損傷而復發。此病俗稱老爛腿。
[病因病機]
多因久立或負重遠行,過度勞累,耗傷氣血,中氣下陷,以致下肢氣血運行不暢,或形成惡脈氣血瘀滯于肌膚,肌膚失養,復因損傷(蚊蟲叮咬,濕瘡,碰傷等),濕熱之邪乘虛而人,發為瘡瘍,肌膚潰爛,經久不愈。
[診斷]
好發于小腿中下1/3交界處(踝骨上9cm)之內外側,患者多有下肢惡脈(靜脈曲張)、慢性丹毒等病史,或久站久立工作史。多發于中老年人。依據發病過程,其臨床表現可分三期。
潰瘍前期:小腿下段輕度腫脹,內臁或外臁處皮膚青紫瘀斑或紅褐色,漸至皮膚粗糙,脫屑,色素沉著,苔蘚樣變,輕微瘙癢。
潰瘍期:皮膚破潰、糜爛、滲液,若合并感染則滲流膿液,潰瘍周圍皮膚紅腫壞死,當潰瘍到一定程度,潰瘍邊界漸穩定,潰瘍大小固定,周圍皮膚紅仲消退。有色素沉著,日久瘡口凹陷,邊緣形如缸口,創面肉色灰白,滲流惡臭膿水,瘡面容易出血,病程較長,潰瘍深度可達脛骨骨膜。
潰瘍愈合期:若潰瘍周圍皮膚黑褐、粗糙苔蘚樣變逐步改善,瘡面干凈,出現鮮紅色,則潰瘍可逐漸愈合,形成疤痕。但周圍皮膚仍干燥,粗糙,脫屑,色素沉著,青筋顯露,如遇損傷仍會復發。
輔助檢查:潰瘍合并急性感染時,血常規檢查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可增高。瘡面分泌物培養和藥敏試驗有助于正確選用抗生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