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疾病 第七節 脫疽
脫疽是指四肢末端壞死,.嚴重時趾(指)節壞疽脫落的一種慢性周圍血管疾病。又稱脫骨疽。其臨床特點是好發于四肢末端,以下肢多見,初起趾(指)間怕冷,蒼白,麻木,間歇性跛行,繼則疼痛劇烈,日久患趾;(指)壞死變黑,甚至趾(指)節脫落。在《靈樞·癰疽》中即有關于本病的記載,云:“發于足趾,名脫癰,其狀赤黑,·死之治;不赤黑,不死。治之不衰,急斬之,不則死矣。”本病相當于西醫學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好發于青壯年男子,或老年人。我國北方較南方多見。
[病因病機]
主要由于脾氣不健,腎陽不足,又加外受寒凍,寒濕之邪入侵而發病。脾氣不健,化生不足,氣血虧虛,內不能壯養臟腑;外不能充養四肢。脾腎陽氣不足,不能溫養四肢,復受寒濕之邪,則氣血凝滯,經絡阻塞,·不通則痛,四肢氣血不充,失于濡養則皮肉枯槁,壞死脫落。若寒邪久蘊,則郁而化熱,濕熱浸淫,則患趾(指)紅腫潰膿。熱邪傷陰,病久可致陰血虧虛,肢節失養,干枯萎縮。
本病的發生與長期吸煙、外傷等因素有關。
總之,本病的發生以脾腎虧虛為本,寒濕外傷為標,而氣血凝滯、經脈阻塞為其主要病機。
[診斷]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多發于寒冷季節,以20一40歲男性多見;常先一側下肢發病,繼而累及對側,少數患者可累及上肢;患者多有受冷、潮濕、嗜煙、外傷等病史。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多發于老年人(50歲以上)。根據疾病發展過程,臨床分為三期。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