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瘡瘍 第二節 疔
疔是指發病迅速而且危險性較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多發生在顏面和手足等處。若處理不當,發于顏面者易引起走黃危證而危及生命,發于手足者則可損筋傷骨而影響功能。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疔腫》云:“初起必先癢后痛,先寒后熱,熱定則寒,多四肢沉重,頭痛,心驚眼花,若大重者,則嘔逆,嘔逆難治;……經五六日不瘥,眼中見火,神昏口干。心煩即死也。”陳實功《外科正宗·疔瘡論》云:“夫療瘡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朝發夕死,隨發隨死……”療的范圍很廣,包括西醫的癤、癰、壞疽的一部分,皮膚炭疽及急性淋巴管炎。因此名稱繁多,證因各異,按照發病部位和性質不同,分為顏面部疔瘡、手足部療瘡、紅絲疔、爛療、疫疔五種。
顏面部疔瘡
顏面部疔瘡是指發生在顏面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相當于顏面部癤、癰。其特征是瘡形如粟,堅硬根深,狀如釘丁之狀。該病病情變化迅速,易成走黃危證。顏面部療瘡由于發生部位不同,名稱各異。如生在眉心的,叫眉心疔;生在眼胞的,叫跟胞疔;生在鼻部的,叫鼻疔;生在迎香穴的叫迎香療;生在人中的,叫人中療;生在人中兩旁的,叫虎須療;生在口角的,叫鎖口疔;生在唇部的,叫唇療;生在頦部的,叫承漿疔;生在地角穴的,叫地角療等。
[病因病機]
本病總以火熱之毒為患,常見有下列兩種原因。
1.感受火熱毒邪,蘊結肌膚:感受火熱之氣,或因昆蟲咬傷,或因抓破染毒,毒邪蘊蒸肌膚,以致經絡阻隔、氣血凝滯而成本病。
2.臟腑蘊熱,火毒結聚:七情內傷,氣郁化火,火熾成毒,或恣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損傷脾胃,運化失常,臟腑蘊熱,發越于外,火毒結聚于肌膚而發為本病。
頭面乃諸陽之首,火毒蘊結于此,則反應劇烈,變化迅速,如不及時治療或處理不當,毒邪易于擴散,有引起走黃的危險。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