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瘡瘍 第三節 癰
癰是氣血為毒邪壅塞而不通的意思,有“內癰”與“外癰”之分。內癰生在臟腑,外癰生在體表。本節只講述外癰。
癰是指發生在皮肉之間的急性化膿性疾病。《靈樞·癰疽》云:“癰者,其上皮薄以澤。此其候也。……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命曰癰。”本病的特點是局部光軟無頭,紅腫疼痛(少數初起皮色不變),腫脹范圍多在6—9cm,發病迅速,易腫,易膿,易潰,易斂,多伴有惡寒、發熱、口渴等全身癥狀,一般不會損筋傷骨,也不會造成陷證。由于發病部位不同,本病有許多名稱,生于頸部的,稱頸癰;生于腋下的,稱腋癰;生于臍部的,稱臍癰;生于胯腹的,稱胯腹癰;生于委中穴的,稱委中毒。相當于西醫的體表淺表膿腫、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
頸癰
頸癰是發生在頸部兩側的急性化膿性疾病,俗名“痰毒”。相當于西醫的頸部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特點是初起局部皮色不變,腫脹,疼痛,灼熱,腫塊邊界不清。
[病因病機]
多因外感風溫夾痰熱或肝胃火毒夾痰熱侵襲少陽陽明之絡,蘊結于頸側而發;亦有因乳蛾、口疳、齲齒或頭面癤腫等感染毒邪而誘發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