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外科診法第 5 頁
(二)嗅氣味
主要是嗅辨膿液。潰瘍膿液無特殊氣味者,容易愈合;如膿液腥臭難聞,病在深里,則較難愈合。如肛門直腸周圍癰疽潰膿臭穢,則易成瘺管。兒童頭部糜爛結有黃痂,伴有鼠尿臭者是頭癬。小腿部腐爛壞死,有淺棕色混濁稀薄膿液,并有惡臭氣味者,可能是爛疔。其他如已損骨之指療、脂瘤等,其膿腋及分泌物也多帶有臭穢。
三、問診
問診是通過詢問患者或患者的家屬,以得知疾病的發生經過和癥狀。問診的順序是,先問現病史,如主要明顯的痛苦感覺、發病日期、發病時的初起癥狀和病情演變情況、發病的可能原因和誘因、發病后的診治經過(包括X線攝片、病理切片、其他各項檢驗、服用藥物、是否手術等)。其次追詢與現病有關的過去史,家庭中有無遺傳性或傳染性疾病,以及其他的個人史如月經、胎產、職業等。外科疾病雖然有形可見,但對痛癢等自覺癥狀必須通過問診,從患者訴述中得知。具體問診內容如下:
(一)問寒熱
形寒發熱是機體與疾病抗爭的反應,外科疾病一有寒熱,標志著病邪鴟盛。發熱通常可分為三期,即上升期、持續期、下降期,這與瘡瘍病程演變的初、中、后期相一致。如瘡瘍陽證,初起體溫逐漸上升,常在37.5℃~38℃,多因火毒內發,外感風邪所致。如寒多熱少,為風寒表證;熱多寒少,為風熱表證。中期發熱持續不退,常為38℃~39℃,兼之瘡瘍腫勢漸漸增大,這是釀膿的現象。后期,膿毒已泄,熱度逐漸下降;若膿泄而發熱不退,是為毒邪未去,正不勝邪。若瘡瘍中、后期,出現寒戰高熱,多為毒邪走黃或內陷。瘡瘍陰證,初起一般不發熱,中期可有低熱,后期則往來潮熱。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