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外科學-外科治法
外科疾病的治療方法,分內治和外治兩大類。內治之法基本與內科相同,從整體觀念出發,進行辨證施治,但其中透膿、托毒等法,以及結合疾病應用的某些方藥,則有顯著區別,也為外科的特點。而外治中的外用藥物、手術療法和其他療法中的藥線、墊棉,則為外科所獨有。在臨床上輕淺小恙或某些皮膚疾病,單用外治可以獲效,但大部分外科疾病必須內、外治并重。在具體應用時,必須根據患者的體質和不同的致病因素,辨別陰陽及經絡部位,確定疾病的性質,然后立出內治和外治的法則,運用不同方藥,才能獲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第一節 內治法
內治法除從整體觀念、辨證施治著手外,還要依據外科疾病的發展過程,首先確立總的治療原則。金·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明確提出托里、疏通、和營三法;元·齊德之《外科精義》訂立內消法與托里法;明代{瘍醫準繩》、《外科正宗》承前賢之論,更加發揮,根據外科疾病發展過程中一般分為初起、成膿、潰后三個階段,立出消、托、補三個總的治療法則,然后循此治則運用具體的治療方法,如解表、清熱、和營等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