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關節脫位概論 第二節 關節脫位概述第 5 頁
3.脫位并發癥
(1)骨折 常發生于關節部位鄰近關節面的骨端或關節盂的邊緣。如肩關節前脫位時,可并發肱骨大結節撕脫性骨折;肘關節后脫位合并尺骨喙突部骨折;髖關節后脫位,合并髖臼后上緣骨折等。這些伴發的骨折,絕大多數在脫位整復后,骨折片也隨之復位。關節脫位合并同側骨干骨折的病例,可轉骨科處理,若有條件亦可處理。但其原則是先整復脫位,而后整復骨折。
(2)神經損傷 多因脫位之骨端壓迫或牽拉所致。如肩關節脫位時,腋神經被肱骨頭牽拉或肱骨頭壓迫臂叢神經;髖關節脫位時,坐骨神經被股骨頭壓迫或牽拉等。脫位整復后,即可同時解除對神經的壓迫和牽拉因素。大多數神經挫傷,可在3個月左右逐漸恢復,故不必外科手術治療。
(3)血管損傷 多系毛細血管損傷。若遭受強大暴力,脫位之骨端可挫傷較大的F管,導致肢體遠端血運障礙。如肩關節前下方脫位,肘關節后脫位,可分別挫傷腋動脈碗肱動脈,影響傷肢血液循環;膝關節后脫位時,可傷害國窩部血管。尤其是伴有動脈硬化癥的老年患者,可因動脈挫傷導致血栓形成,影響傷肢血液循環。
(4)軟組織嵌頓 脫位后,可在兩骨之間發生肌肉、肌腱、韌帶、關節囊等筋肉組織的嵌頓,使復位產生困難。
(5)感染 常發生于開放性關節脫位,應注意預防。
(6)內臟損傷 脫位可以造成其它內臟器官的損傷。如嚴重的肩關節脫位,肱骨頭穿進胸腔,可發生胸膜破裂和肺損傷。恥骨聯合嚴重分離時,可發生尿道的損傷等。
(7)嚴重的脊椎脫位,常合并脊髓受壓或挫傷,造成神經麻痹或肢體癱瘓,有時還可伴有腦震蕩等并發癥。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