啜粥之法淺談
范鐵兵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
“粥”是我國重要的飲食形式之一,對人的身體健康發揮著重要作用,誠如《素問·玉機真臟論》云:“漿粥入胃,泄注止,則虛者活;身汗得后利,則實者活。”仲景在《傷寒論》中善用粥調治疾病,其寓意豐富。
以助藥力,祛邪外出
《傷寒論》桂枝湯證,方后“啜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金匱要略·痙濕暍病脈證治》瓜蔞桂枝湯證,方后“汗不出,食頃,啜熱粥發之”;《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治》桂枝加黃芪湯證,方后“須臾飲熱稀粥一升余,以助藥力,溫服取微汗”。此三方皆取啜熱粥,其目的是使谷氣充養,振奮陽氣,加強發汗之力,以調和營衛,使侵犯機體的邪氣得以外達。《傷寒論》寒實結胸證,方選三物白散,以巴豆為主藥,溫散寒結,化飲逐水,啜熱粥之用意在于服藥后“不利”,根據巴豆“得冷性緩,得熱性速”的特性,“進熱粥一杯”,以助瀉下祛邪。此四方服藥后啜熱粥共同目的,皆是“以助藥力,祛邪外出”。
制約藥性,顧護胃氣
《傷寒論》寒實結胸證,方選三物白散,若“利過不止”,則“進冷粥一杯”,巴豆遇冷后峻下逐水之力得到制約,以防止瀉下過度,有損胃氣;十棗湯證,若“得快下利”,予“糜粥自養”是因為十棗湯乃峻下逐水之方,“快下利”后必傷胃氣,于是啜粥以養胃氣。《金匱要略·黃疸病脈證并治》硝石礬石散方后“以大麥粥汁和服方寸匕”,方中硝石入血分以消積,然其性苦寒,故“以大麥粥汁和服”,保養胃氣。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