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膏濁病
仝小林 劉文科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膏、濁病名始見于《內經》。生理狀態下,膏、濁參與人體正常生命活動;病理狀態下,膏濁致病廣泛,變證叢生,尤其與多種代謝紊亂性疾病及心腦血管病發病密切相關,所涵內容廣泛。本文基于《內經》膏濁論述,探討膏濁病成因、發展、轉歸、治療等內容,以期為代謝相關性疾病的臨床治療提供思路。
膏粱厚味是膏濁病
關鍵形成因素
膏濁,來源于飲食,生理狀態下為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需。如《靈樞·五癃津液別》:“五谷之津液,和合而為膏者,內滲于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陰股”;《素問·經脈別論》:“食氣入胃,散精于肝,淫氣于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毛脈合精,行氣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氣歸于權衡!比欢,若飲食營養過剩,不能完全被運化輸布,則所生膏濁為病理膏濁。此時,膏為體脂,多余之脂肪;濁,表現為糖濁、脂濁、尿酸濁等。
膏、濁屬飲食中精微稠厚部分,各類飲食中,高脂肪、高熱量、高糖分等高脂飲食所含能量及高營養成分相對較多,屬膏粱厚味之品。若長期過量攝入高脂飲食,會造成營養精微過剩,這部分精微物質無法正常利用,堆積體內,可導致各種病變。如《素問·生氣通天論》:“高梁之變,足生大疔。”《素問·通評虛實論》:“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甘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薄端貑枴て娌≌摗罚骸按朔拭乐l也,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景岳全書》:“消渴者,其為病之肇端,皆膏粱肥甘之氣,酒食勞傷之過,皆肥貴人之病也,而貧賤者少有也!本怀鰪娬{了膏粱厚味致病的始動因素作用。國外大量研究亦表明,攝取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及缺乏纖維素膳食可促使糖尿病、代謝綜合征等疾病的發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