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辨證論治新體系(上)第 2 頁
把握病機的層次性
“審察病機”是辨證論治的關鍵環節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2004》對病機的定義為:“病機是研究疾病發生、發展、變化的機理,包括病性、病位、病勢、臟腑氣血虛實變化及其預后等;病機學說是研究和探討疾病發生、發展變化機理的學說”。“病機”一詞首見于《素問·至真要大論》:“審察病機,無失氣。”并簡要歸納為“病機十九條”等辨證要領。張介賓提出“機者,要也,變也,病變所由出也”。表明病機是指由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于人體引起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變化的機理。是從整體和動態的角度對患病所呈現的病理狀態和病理變化的高度概括;是在辨別、分析、歸納所有四診(望、問、聞、切)資料的基礎上對疾病的本質作出的結論,它揭示了疾病發生、發展與變化、轉歸的本質特點及其基本規律。
《傷寒論翼·制方大法第七》云:“因名立方者,粗工也;據癥定方者,中工也;于癥中審病機察病情者,良工也。”清·羅浩《醫經余論》說:“醫者精于四診,審察病機,毫無遺誤,于是立治以用藥,因藥以配方……上工之能事也。”從實際的臨證過程來看,病機是辨證的依據、論治的基礎,對癥狀的分析、證候的判斷皆以病機分析為依據。“審察病機”是辨證論治的前提,“謹守病機”則是論治必須遵守的原則。抓住了病機,就抓住了病變實質,治療也有了更強的針對性。“求機”的過程,就是辨證的過程,因此,審證求“機”,是辨證的基本要求。病機是病變本質的反映,對臨床立法組方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中醫對相應證候所確立的治法,是通過調整病機而起到治療作用。因此,提高臨床辨證論治水平的前提,實質上是提高臨證審察病機的能力。把握病機是提高中醫臨床療效的關鍵。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