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實現中藥現代化的關鍵
張士舜 石家莊華光中醫腫瘤醫院
實現中醫現代化,離不開實現中藥現代化。實現中藥現代化的前提是大量研制創新型現代化中藥。
目前,我國作為中藥大國,數十年來一直未走出原料輸出國的圈子。日本、南韓的“洋中藥”占據了國際市場的主流地位。尤其是日本,其原料75%從我國進口,卻覆蓋了近80%的國際市場,而我國的中藥往往只能以保健品或食品添加劑的身份出口。一個重要原因是中藥標準化水平太低,嚴重影響了我國現代化中藥的發展,也就是說中藥首先要有標準化,才有現代化,進而才能國際化,參與國際醫藥競爭。
另外,我國的中藥缺乏隨機、雙盲、對照、多中心、大樣本、前瞻性、統計學處理,缺乏循證醫學等現代藥物研究必有的程序,而且中藥重金屬、農藥殘留超標、活性成分不清等,都難以被發達國家接受。正因為如此,中醫藥的發展日漸式微。
要保證中醫藥的傳承、發展、創新。其中創新是關鍵,是中醫藥生命力之所在,是中藥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離開了創新的產品,品牌,營銷網絡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中藥創新,首先其源頭是廣大中醫,尤其是有數十年臨床實踐經驗的名老中醫的驗方,醫院的制劑方、民間行之有效的秘方。就像作家的創作活力來自于生活一樣,中藥新藥的原始配方來自中醫的臨床實踐。這就是制劑創新,它有很好的前景。估計市場容量達幾百億美元,開發周期短,投資額比較小,成功率高。如果專利保護到位,可以從中獲得豐厚的回報。這種中藥就是現代化中藥。創新中藥首先要明確療效,符合上述臨床研究的有關規則。要有科學的臨床設計、臨床觀察、臨床統計、臨床總結,明確治療的適應癥、最佳療程、最佳效量。第二是明確有效成分。如不能明確有效成分,要明確有效部位,進而明確有效機制、作用機制,因為是中藥,大多為復方,藥味不能太多,否則有效成分與有效部位不易掌控。要符合君臣佐使的規則。與國際接軌,說明書要現代“話”,讓中國老百姓看得懂,讓國外使用者看得懂。說明書要寫規范,學習國外一些新藥書寫,副作用要寫全,不能回避。
中醫臨床中,尤其是名老中醫臨床中,把一些療效好的制劑提升成為現代中藥,盡快形成產品占領市場,進而開展工藝創新、劑型創新,對中藥提取、分離、濃縮、干燥技術進行改革創新,開發現代化中藥一定會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