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發揚中醫首先要有理論自信
中醫視點:傳承發揚中醫首先要有理論自信 曹東義 河北省中醫藥科學院
•某些中醫現代化、科學化的結果是讓中醫必須按西醫的“科學標準”去“邯鄲學步”,不僅沒把中醫“科學化”,還造成了中醫學術的不斷萎縮。
•中醫做到理論自信,不是“夜郎自大”,而是應該知己知彼。所謂知己,就是要精通中醫理論,知道中醫的特色優勢所在,了解歷代中醫發展的脈絡和原因。
•中醫是全方位維護健康的醫學體系,它使用的治療方法,無論是藥物的還是非藥物的措施,多是低碳環保型的。在這個提倡綠色、關注健康的時代,我們對中醫應有充分的理論自信。
中醫在近代的衰落,雖然原因很多,難以一一細說,但是“理論不自信”占有突出地位,這在中醫遇見西醫之后表現得極為顯著。筆者認為,傳承發揚中醫需要理論自信、療效自強、傳承自覺、體系自立,這四者互相關聯,彼此影響,其中“理論自信”是最關鍵的問題。沒有理論自信,就難以有療效自強,中醫人也不容易做到“傳承自覺”,中西醫并重的“體系自立”也難以落到實處。
3月13日,《中國中醫藥報》3版刊登了第二屆國醫大師李士懋教授關于中醫傳承發揚的文章,其核心內容是中醫理論如何傳承,并且提出了各種科研必須以提高臨床療效為目的,否則無論冠以何種名目都不屬于對中醫學術的傳承與發揚。這一觀點非常重要,值得深入思考。
歷代醫家首重“理論自信”
中醫的理論奠基著作《黃帝內經》,以黃帝和岐伯的問答,旁征博引天文地理、兵家農學、陰陽五行等知識,討論了十分豐富的理論問題。《難經》作者圍繞脈學、臟腑經絡、臨床診治等,旁通問難,反復討論,不懈追求。
《漢書·藝文志》把醫學分成醫經、經方不同流派,并概括說:“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陰陽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至齊之得,猶慈石取鐵,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愈為劇,以生為死。”醫經家對理論自信的追求是很明確的,失去了理論的指導,就無法判斷病情,舉手動口皆錯,不僅臨床療效不能提高,甚至會成為殺人不用刀的庸醫。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