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推動中醫藥發展第 6 頁
中醫藥標準化依然任重道遠
在中醫藥標準化工作中,我們也意識到“標準”正面臨“盲從”與“泛濫”的尷尬。
“盲從”體現在對標準認識不清。雖然中醫藥行業近年來一直注重標準化人才隊伍的建設,但目前具備標準化專門知識的“專職”人員太少,這就導致“標準”的制定工作或多或少地偏離了“標準”。目前標準化工作中最常見的問題之一是將“標準”與“個人科學研究成果”混淆。制定標準,雖然需要依靠科學研究,但不完全等同于科學研究。科學研究的特點是為創造發明新產品和新技術提供理論依據,其基本任務就是探索、認識未知。換句話說科研追求的是高精尖的成果,它可以作為標準研究的一部分,但不一定是全部。標準的最大的特性是普遍性和適用性。
標準化工作中發現的另一個現象則是標準的“泛濫”。首先是標準本身的泛濫,越來越多人認識到標準的益處,積極投身于標準的制定工作中,這是好事,但不是所有的領域都現時需要標準,也不是所有的科研成果都適合現時轉化成標準。標準需要得到協商一致,需要經過被制定、被認可、被使用、被推廣的過程。有些科研成果雖然被進行了標準轉化,但有時無法推廣被束之高閣,失去了制定標準的本意。此外,標準多數是與市場接軌,有時也與自身進步緊密相關,而市場是不斷進步和變化的,因此中醫藥標準化研究工作要制定具有能夠把握全局的發展戰略,又要在戰術上隨機應變,搭建立足需要和目標導向的聯動機制。
通過中醫藥標準化工作的開展,中醫藥迎來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機遇,相信在我國和國際標準化事業蓬勃發展的帶動下,中醫藥一定會在學科發展和惠及民生的道路上為世界醫學體系乃至世界人民做出更大的貢獻。(作者系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院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