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簡單把中醫學稱為“傳統醫學”第 4 頁
堅守“中醫學”稱謂
體現了“中國夢”的國家民族意志
通過近一個世紀的曲折經歷,中醫界的有識之士逐漸開始意識到,“傳統醫學”稱謂暗含著中、西醫地位的不平等。于是中國中醫科學院與一批高等中醫藥院校紛紛將英文名中的“traditional”去掉,拉開了中國醫學在國際范圍內正名的序幕。這種對中醫學“中國”屬性的堅守,實際上是中醫界堅持自主發展意識的覺醒,也是中華文化逐漸復興的一個體現。
一種文化被“征服”要經歷三個階段:① “對方”的話語系統由知識界的非主流變成主流;②打著“對方”意識形態烙印的新主流的話語滲入政治領導集團;③政府認同此種話語系統,并使之成為社會主流。自近代以來,西醫學的逐漸強勢,以及中醫相對于西醫的日漸衰微,恰恰印證了這一點。中醫學種種“先進”的特質及在現代診療中的實踐優勢充分表明,中醫并非輸在技術競爭的戰場上,而是輸在意識形態的戰爭中。意識形態之戰勝敗的關鍵在于話語權的爭奪。一個世紀以前,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與發達工業擊潰了中國人的自信,也導致中國人逐漸放棄了在意識形態領域堅持中華特征的話語權,這種放棄反映在各個方面。其中,中醫學在近百年來的遭遇就是中國文化喪失話語權的典型表現。中醫的近現代史說明,如果沒有勇氣抵抗由“西方中心論”主導的霸權話語系統,必然陷入消極防守、節節敗退的局面。
對“傳統醫學”稱謂提出質疑,反映了中醫界自主發展意識的覺醒,以及爭奪意識形態領域話語權的勇氣。目前,對中醫學的文化與哲學研究成果,已足以總結出有關中醫學在現代發展道路的系統綱領。當務之急是恢復整個中醫界的自信,進而鼓起爭奪意識形態領域話語權的勇氣,掙脫“傳統”定性的羈絆,消除定性“傳統”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大力宣傳中醫學的“現代醫學”屬性。中醫學的“正名”恰可作為中醫界乃至文化界開展思想運動的契機。通過這一思想啟蒙運動,破除“西方中心論”主導下的霸權話語系統,打破西方科學方法的“普世”性神話,系統弘揚“中國模式”的中醫學發展方式,為中醫學在未來的生存與發展,以及中醫在我國醫藥衛生領域充當更為重要的角色鋪平道路。
習近平主席說:中醫藥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劉延東副總理指出: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資源,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中有著重要意義。明確了中醫藥的戰略定位與發展方向。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