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應適當后現代化第 4 頁
2.中西醫的異同與結合
中西醫學是不同文化社會背景中并行的兩種范式,沒有孰高孰低,各有其長,各有其短。兩者有基本相同的對象,都是人的健康與疾病,不同的是認知和闡釋的方式。自從19世紀50年代以后西醫進入中國并產生重要影響,中醫界在中西沖突困境中的姿態大致可分為兩個方向:保守復古和中西匯通。保守復古必然是行不通的(但其主張的對經典的尊重和傳承是必須的),中西匯通的本意是好的,但在怎么匯通上卻是至今爭論不休、沒有定論,而且走了不少彎路。個人認為,作為兩種具有文化特異性的醫學范式,目前的中西醫從理論層面(認識觀和方法論)是不可能融合的,這如同語言的不可翻譯性;目前可行的是中西醫在臨床層面的結合,而且效果矚目(但還存在療效評判標準西化等等問題);從長遠看,中西醫終究會結合的,這需要西醫和中醫各自不斷發展,各自突破自身的一些缺陷,將來到達一定階段的時候才可能出現一種新醫學。但在那之前,目前當務之急是把握好原則性,避免在中西會通的大旗下做著中醫西化的蠢事,還沒匯通就把自己先消滅掉了。
3.后現代主義對價值的肯定和回歸
現代主義科學觀認為科學系統是不受外部價值觀影響的,只遵守客觀的邏輯規則或事實原則,因而科學知識對所有對象都是普遍成立的,F代西醫學由生物醫學發展而來,秉承的也是典型的現代主義價值觀,即對人的等效的適用性。然而事實證明,西醫學也是要受到文化價值的擺布的。對現代西醫學的反思直接為后現代主義觀點提供了證據:科學既包含理性又包含非理性的價值。任何研究只有與認識主體的目的相關聯才能把握對象,因此,科學過程包含事實和理論、行為與價值、認識與人性的統一,科學的基礎不僅有事實,應該還有價值。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