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應適當后現代化第 2 頁
第二,批判地引入現代科學和后現代科學對中醫進行可行、可持續的發展,審慎而積極地進行中西醫結合,使中醫發展成為以中醫為本的后現代醫學,如:引入復雜科學、系統論、生態醫學等概念對中醫理論和實踐進行發展。
第三,重視中醫作為諸多“話語”中的個體性,即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和內涵:保持中醫的專業術語及其文化內涵,改革中醫行業標準使其更符合中醫自身規律,發揮中醫的本土文化優勢加強在民眾中的宣傳。
第四,尊重中醫的復雜性和渾沌性,適當“返魅”:改變“唯科學主義”的觀念,肯定和允許現代科學尚不能解釋的中醫理論和療效的存在。
第五,反后殖民主義,抵制西化:從國家層面大力支持發展中醫,適當保護和扶持中醫院和中醫相關機構,為中醫教育量身定制培養方案,與高中教育接軌,給與就業扶持。
第六,回歸中醫的普世價值:提倡醫療行業返璞歸真,濟世救人,天人共存。“化”作為“文而化之”的“化”,對象包括至少3個層次:一是化政府,更新觀念,促進中醫相關科研、教育和行醫的體制改革;二是化群眾,改變對中醫的理解和態度,合理運用中醫進行養生保健和治療,把中醫化為生活方式,培育中醫生存的土壤;三是化中醫業內人士,清醒和堅定認識,對中醫的傳承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中醫應該適當地后現代化,因為中醫必須與時俱進;而現代主義對中醫的發展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我們必須考慮后現代化。現代主義的弊病在西方后現代主義思潮中已得到深刻反省,我們可以吸取經驗教訓防止其在中國重蹈覆轍。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