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觀念需要在發展中不斷修正第 3 頁
從哲學上看,物質既是運動的,又是靜止的;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因為事物的相對靜止,使事物具有了穩定的性質和確定的狀態,人們才能區別和認識它們。如果事物瞬息萬變,萬物都像一股不可名狀的旋風,世界就無法認識。”同樣,疾病在總體上是不斷變化的,但也存在相對靜止期,傷寒病的六經辨證、溫病的衛氣營血辨證,都說明在疾病發展中存在著相對靜止狀態,因為有相對靜止,傷寒病和溫病才能表現出不同的發展階段,才有了不同的辨治類型。
認識疾病發展中的相對靜止,才可能對疾病不同階段有更深入的認識和研究,才有條件去認識和把握疾病不同證型的形成和發展規律。疾病在相對靜止階段不是說停止了運動,是指其變化只表現為一種量的積累,還保持著自身性質的穩定性,未發生本質的改變。如果疾病的性質沒有相對穩定階段,便不會有六經辨證與衛氣營血辨治規律的發現。因此,既要動態地把握疾病的發展,又要認識到疾病發展中相對穩定的靜止階段,在動態發展中把握疾病證型的變化規律。當我們理解了事物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關系,就不會再對證型的存在產生懷疑和爭議。只有對證型有了深刻認識,才能從更深的層面上把握疾病發展的總體規律。也只有精準地把握了證型的病機關鍵和靶位,才能形成穩定而高效的方藥。
“個體差異”觀念
一首方能否適用于患者群體,答案是有爭議的。因為中醫向來強調因人因地治宜,尤其強調“個體差異”,這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特色和優勢。所以,不少人認為患者個體不同,用方也不同,一方用于多人,是不符合辨證論治根本精神的。為什么歷代名方大多閑置而少有人研究,因為個體差異,什么方都要加減,都要拆開用,原方研究意義不大了。于是逐漸形成一個普遍認識,一方統治多人,是中藥西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