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觀念需要在發展中不斷修正第 2 頁
“慢中醫”觀念的弊端在于讓中醫自己也沒有了“快起來”的念頭,自己也認為不如西醫快,這才是可悲的。由于“慢中醫”觀念的長期影響,中醫研究很少有關于中醫“增快療效”的內容,雖然出現了一批從劑型改革加快療效的藥物,還是因為發生個別問題而引來種種責難和質疑。其中有技術問題,但也不能排除觀念方面的因素,似乎中醫只能靠湯劑來慢慢調治,快就必然出問題。無怪乎總有人說中醫只能治療一些慢性病,一遇到急癥就束手無策。古人尚且有立竿見影之效驗,現代中醫怎么就不能在提高療效速度上有發展呢?
治病求本是中醫的優勢,但不能因為治本就得慢下來,“慢”會使優勢變為劣勢。從本治療與慢沒有必然的聯系,“緩則治其本”,只是說病情不急時可以從本而治,并不是說從本而治,療效就一定慢。“非典”盛行時期,應對突如其來的病勢,中醫同樣發揮了快速救急的作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多次疫情,承擔防治重任者都是中醫。為什么在治療一般疾病時,中醫就慢了下來呢?中醫必須破除已有觀念的禁錮,讓中醫的療效也快起來,只有快進來,才能凸顯中醫的優勢,才能強大中醫的優勢。
“動態辨治”觀念
“辨證論治”的優勢不僅在于它具有辨證性,還在于它具有“動態”的認識觀,治隨證變,動態調整。應該說,動態辨治是中醫的重要特色之一。但是,由于過分強調辨治的動態性,似乎中醫的“證”始終處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不穩定狀態,沒有穩定的規律可循。像有人認為的那樣,中醫治病法無定方;甚至有人竭力反對將中醫的病證進行分型,認為這樣違背了中醫的動態辨治觀,會束縛中醫靈活多樣的辨治思路。這是對“動態辨治”思想的機械理解。由于這一觀念的長期影響,中醫的證型研究始終處在一個有爭議的狀態,使更為深入、更為規律的東西難以呈現出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