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西化為何極其錯誤
中醫視點:中醫西化為何極其錯誤 孟凱韜 西北大學哲理數學研究所
中醫和西醫的差別,其根本在于基于不同的物質觀:西醫注重結構與成分;中醫則注重功能和作用。不論是對于人體還是對于藥物,都是如此。
河圖是中醫的源頭。河圖所揭示的是大氣以中氣為“樞軸”進行陽氣由右向左升、陰氣由左向右降而進行“圓運動”的規律。大氣在西方人眼里分成氧、氫、氮、碳等四種;但中國古人不考慮它的具體成分,而只注重它的功能和作用,即氧上升、氫上浮、氮下降、碳下沉,并從升降區分出清濁(清則浮、升,濁則沉、降),引申出陰陽(升則為陽,降則為陰)。分出清濁,則有介于其間的中氣。中氣就是氧、氫、氮、碳中和之氣,乃是陰陽升降的樞軸。樞軸運動,清氣左旋,升而化火,半升則為木;濁氣右轉,降而化水,半降則為金;中氣則化為土。這就是所謂五行。然而,五行并不是指這五種物質本身,而僅僅著眼于它們的功能和作用:木氣具有疏泄作用;火氣具有溫暖作用;土氣具有運化作用;金氣具有收斂作用;水氣具有封藏作用。同時將它們作為一種代表符號,概括既相互助長又相互制約的五個方面或者五種作用或屬性。這樣一來,就對五行賦予了哲學意義,凡是具有此種功能或作用的事物都可納入五行的范疇。
西醫注重結構與成分,所以將人體解剖學作為理論基礎。中醫注重功能和作用,則對照上述五種作用,根據人體各個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將其納入五行的范疇。因此,中醫所謂人體結構并不是指實體而言,而是按照功能和作用構造的、以五臟為核心,靠思維去把握的結構模型。中醫所說的五臟也不是指五臟本身,而是指包括五臟在內并與五臟相聯系的、人體的五個子系統。
西醫注重結構和成分,所以發展了分析方法,并由之創造、開發和發展了儀器診斷技術,通過若干指標值的高低、大小分析人體健康狀況;通過相關指標值的異常變化確定疾病,并以使這些指標重新恢復正常值作為治療目標;對于疾病的認識,則側重于具體部位和局部癥狀。中醫注重功能和作用,則運用整體思維把握人體功能狀態。辨證論治就是中醫區別于西醫的突出特征。所謂“證”,就是整體功能狀態。中醫認為,人體以中氣為樞軸,陽氣由右向左升、陰氣由左向右降,周而復始地進行圓運動,即處于正常生理狀態;如果左不升或右不降,或升降過度,即處于病理狀態;治病的關鍵就在于使圓運動重新得以恢復。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