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廣益 落實名老中醫學術傳承工作第 5 頁
繼承為中醫藥創新打下基礎
安徽中醫學院 王鍵
中醫藥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具有原創性的學術體系,是以科學精神體現人文關懷的典范,蘊含有無盡的科技成分。歷代醫家不僅傳承了中醫藥的科技內容,而且還在理性懷疑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傳承創新,如張仲景承扁鵲、黃帝之說而有超越,在六經辨證的基礎上發展了中醫辨證論治。宋元四大醫家承《內經》、《傷寒論》學術而各有所創,清代葉天士、薛雪、吳鞠通等又承仲景和四家之學而創立溫病學說,正是這種創新性的傳承和在傳承基礎上的創新,不斷推動著中醫學的學術進步和發展。
我認為,中醫藥傳承的目的有四個方面:提高中醫藥臨床診療水平、提高中醫藥學術發展水平、提高中醫藥養生保健能力、提高中醫藥文化傳承能力。傳承內容有六個方面:診療養生技術、實用醫藥知識、中醫理論學說、中醫思想理念、中醫認知思維、中醫價值取向。
就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的傳承來說,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以數據庫為載體,網絡為傳播途徑,既可原汁原味地全面采集和保存其病例信息、診療資料,實現學術經驗的數字化和系統化,又可形成推廣應用平臺,實現快捷、廣泛、有效的傳播。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研究,不僅可使顯性知識數字化,而且還可以快速發現隱藏在大量模糊數據中,潛在的、有價值的創新點,使部分隱性知識顯性化,逐步實現“可意會,可言傳,可解釋,可驗證”。在大量名醫個體學術數字化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橫向群體規律的綜合挖掘,凝練和揭示個性經驗和共性規律,很可能會在中醫藥傳承上有突破性的進展。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