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視點:中藥的科學研究豐碑第 14 頁
但幾乎所有英文文獻作者似乎都不知道張亭棟的關鍵作用,引用的文獻不提他的名字。而且,幾乎所有英文文獻并不知道張亭棟早在1973年到1979年就已經發表論文,報道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作用。很多英文文獻,包括國內學者在國外發表的文獻以及國外學者的文獻,都將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的發現引用成1992、甚至1996年。例如,重復中國結果、也非常有助于將中國發現推到世界的1998年Soignet等的論文,在摘要中說中國有兩篇報道三氧化二砷治療APL的文章,在引言中稱中國最近有報道三氧化二砷可以引起APL完全緩解,然后引用了孫鴻德等1992年《中西醫結合雜志》的短篇“經驗交流”、張鵬等1996年《中國血液學雜志》、沈志祥等1997年《血液》等論文,而未引用張亭棟發表于1973和1979的文章。
1996年《科學》記者對三氧化二砷的介紹,雖然介紹了張亭棟,但說他的文章發表于1992年。
張亭棟本人很少發表英文論文。2001年,張亭棟和陳國強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作者為王鑄鋼、王振義、陳賽娟,通訊作者為陳竺)在國際期刊《癌基因》發表論文,介紹三氧化二砷。在引言中,他們稱最近發現三氧化二砷對APL的作用,引用陳國強等1996年《血液》論文。在正文第二頁內,說三氧化二砷的研究始于1971年,但未引用文獻。號稱治療了1000多不同癌癥的病人,觀察到對幾種癌癥的作用,包括“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淋巴瘤、食管癌、和特別是APL”,但也未引用文獻。然后,文章說對APL作用的初步報道于1992年,也是引用孫鴻德的“經驗交流”。這樣,張亭棟本人作為第一作者的英文文章就未引用自己1970年代的幾篇文獻,全部淹沒了自己在1973年和1974年公開發表的三氧化二砷對白血病的療效和1979年明確提出對APL療效最好的發現。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