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醫藥教育發展的關鍵因素
□ 周永學 陜西中醫學院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但是近年來,由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社會的發展進步和一些輿論的負面效應,中醫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困難。本文試圖從影響中醫藥教育的關鍵因素提出管窺之見。
社會因素
人類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這是歷史潮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法律意識、維權意識普遍增強,對醫療衛生保健的要求越來越高,一定程度上超過了醫藥事業發展的程度,因而對醫療衛生(包括中醫藥)發展緩慢,滿足不了健康的需求抱有怨言。西方文化的滲透,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人們對中醫藥的信任程度、依賴程度下降。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改變,致使中醫藥院校的專業和課程設置發生較大變化,傳統的中醫藥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逐步淡化。
政策因素
1.醫療改革 醫療改革政策把醫院推向市場,醫院必須掙錢養活職工并發展壯大自己,不能不把經濟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中醫藥受限價影響,加之其簡、便、廉、驗的特點,收費項目少,收費標準低,中醫醫院僅靠中醫難以維持生計,更談不上發展,不得不向西醫發展,逐步形成中醫醫院西醫化或自己萎縮垮臺,使中醫院校畢業生市場變得越來越狹小,中醫大學生的專業思想逐步動搖。
2.執業醫師考試 《執業醫師法》對中醫院校畢業生有很多限制,教育行政部門與衛生行政部門在專業設置和準入資格上的矛盾,使許多中西醫結合及中醫相關專業畢業生不能參加相應的執業資格考試。執業醫師考試對中醫畢業生有很多西醫的要求,使中醫藥院校在課程設置上不得不加重西醫課程比重。
3.科研導向 目前的中醫藥現代化基本上是用現代醫學的研究方法和現代科技手段研究發展中醫?蒲许椖可陥笈c立項要求必須有動物實驗驗證研究。為了爭取科研項目和經費資助,研究者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實驗研究上。
輿論因素
醫療衛生和高等教育是社會公益性事業,社會關注度高,媒體對此有各種反映不足為奇,但很多批評和質疑都是對中醫和中醫高等教育缺乏了解而造成的。實踐證明,中醫藥知識的普及宣傳做得很不夠。有個別人懷著不良目的,不顧事實,惡意炒作,詆毀中醫,對醫療衛生和中醫藥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
管理因素
國家非常重視中醫藥,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多次批示要大力發展中醫藥,這是中醫藥發展的保障之一。但是從行業管理上看,仍然有不盡完善之處。首先是醫藥分制不利于中醫藥發展。中醫藥和西醫藥不同,歷來中醫中藥密不可分,F在是人為地把中醫中藥分別管理,不利于中醫藥統一規劃和協調管理,從而制約了中醫藥發展。其次是中醫藥高等教育的管理體制不順,行業管理的力度不夠。特別是地方政府的衛生廳、中醫管理局總認為中醫院校歸教育廳管,在經費投入、重點學科建設、實驗室建設、科研立項、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等方面不便支持中醫藥院校,失去了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和扶持幫助的職能。再次是醫療事故鑒定、中醫醫院病歷書寫規范基本西化影響中醫的發展。中醫醫院住院病歷上書寫的中醫內容越來越少,導致中醫人員把中醫理論、中醫方法、中醫概念甚至中醫語言都忘了,失去了中醫發展的臨床陣地。另外,中醫藥在社會上的很多不良影響是行政執法部門監管執法不力造成的。
自身因素
1.中醫藥發展緩慢
人們對中醫藥高等教育的不滿與中醫藥和中醫藥高等教育自身也有很大關系。中醫理論體系形成于兩千年前,大多建立在對自然現象觀察和邏輯推理基礎上,其中蘊含著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內容,所以研究發展中醫理論難度很大。中醫理論的宏觀性、抽象性也不像西醫微觀性、具體性那樣容易學習和掌握。
2.現代中醫人對中醫缺乏自信
由于多種因素影響,現代中醫人員,特別是中青年中醫對中醫自信心不足,缺乏刻苦鉆研中醫的精神,在臨床上不注重發揮中醫特長,用中醫藥解決問題。有一些中醫院校畢業的中醫都不相信中醫療效,如對中醫有特效的急腹癥、肺部急性感染等寧可手術或用西藥,都不肯用中醫藥治療。
3.醫院管理不善
很多中醫醫院不注重專科專病建設,不注重發揮名醫效應,不注重以特色求發展,把提高醫院經濟效益寄托在增加先進設備、高價藥品和手術上,中醫只是尋求政策保護、經費支持的敲門磚。
4.中醫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
中醫傳統教育主要是師帶徒,晝臨診,夜讀書,臨床基本功扎實,現代中醫高等教育是規模化集團化教育,采用傳統的師帶徒方式已不可能,而以學校理論教育為主,學生接觸臨床有限。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望聞問切、辨證論治需要臨床訓練,所以現在院校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嚴重缺陷。
5.課程設置上的無奈
現在提倡素質教育,新開設了許多綜合素質教育課,國家還規定了許多政治必修課,加上外語課比重過大,西醫課程增多,中醫課程在整個教學計劃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少。作為中醫院校的管理者對此非常清楚,但很無奈,國家的規定、社會發展的要求、就業的壓力、臨床工作的需要,所有這些都是不能違背或不能不顧及的。
6.辦學經費不足,學科建設受限
高校擴招,國家對高等教育生均投入相對減少,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支出巨大,造成教學經費嚴重不足,有的學校到了難以維計的程度。絕大多數中醫藥院校歸地方管理,而地方政府對中醫藥院校的投入相對較少,不僅在經費上缺少支持,在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名牌專業、精品課程以及科研立項上也受影響,對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極為不利。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