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湯異病同治經驗
韓文剛 河南省滎陽市中醫醫院
異病同治指不同疾病若病因相同、病機吻合時,可采用相同的治法,這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內涵之一。異病同治,核心是辨證,臨床上應著眼于“證”的異同,遵循“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的治病原則。在辨證同時也注意辨病,做到證與病統一,有的放矢地治療。三仁湯(杏仁、飛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葉、厚樸、生薏苡仁、半夏)是清代吳瑭《溫病條辨》中治療濕溫之良方,其主要功能是宣暢氣機,清利濕熱。筆者臨證應用三仁湯加減,異病同治250例,包括高血壓病、糖尿病、高脂血癥、動脈硬化癥、缺血性中風、出血性中風、冠心病、脂肪肝等,收效良好。
三仁湯中杏仁苦辛,清開上焦肺氣,蓋肺主一身之氣,氣化則濕亦化;白蔻仁芳香苦辛,行氣化濕;薏苡仁甘淡,滲利濕熱;半夏、厚樸行氣散結,除濕消痞;飛滑石、白通草、竹葉增強滲利濕熱之功。諸藥合用,宣上暢中滲下,濕利熱清,使上、中、下三焦氣機通暢,而愈因濕、熱所致諸癥。若臟腑、經脈、氣血、筋骨、關節、肌肉等被濕邪所傷,影響氣機通暢可出現不同疾病,應用三仁湯加減治療,均可直中病機。
臨證應用時,可根據不同疾病特點和兼見癥狀進行加減。如脾虛濕盛加白術、蒼術或四君子湯;納差加麥芽、雞內金、山楂;痰濕加天南星、石菖蒲、白前、旋覆花;痰熱加貝母、天竺黃、黃芩;氣滯加枳實、佛手、香附、柴胡、烏藥、元胡;血瘀加川芎、丹參、紅花、澤蘭、水蛭、三七粉、郁金等。筆者治療的250例不同疾病患者,因其證候基本相同,根據異病同治的原則,應用三仁湯加減治療,收效良好。
案一:中風(缺血性中風)
患者李某,男,58歲,以主訴“左側肢體麻木無力伴頭暈一天”而住院;颊唧w胖,有糖尿病史6年。來院時神志清楚,面色暗淡,舌體胖,舌質暗,舌苔黃厚膩,脈弦滑。肝區有壓痛,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病理征陽性。頭顱MRI示右側丘腦腔隙性腦梗塞,腹部B超示脂肪肝。中醫診為中風(痰濕瘀滯,腦絡痹阻)、消渴,西醫診為腦梗塞、2型糖尿病。西醫常規對癥治療,降糖、降壓,并予中成藥“通心絡膠囊”。
上述方案治療兩日后,患者肢體麻木無力、頭暈未見明顯好轉,面色暗淡,精神不振,稍有舌強,腹脹,納差,大便不爽,舌體胖有齒齦,舌質暗淡,舌苔黃厚膩,脈弦滑數。辨證屬濕熱痰阻,濁氣上擾,腦脈不暢。予以三仁湯加減:杏仁15克,飛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葉6克,厚樸6克,生薏苡仁18克,半夏15克,天南星10克,川貝10克,黃芩15克,丹參20克,川芎15克,澤蘭10克,山楂20克。每日一劑,水煎服,每日3次,每次300毫升。服藥6劑后,左側肢體麻木、頭暈等癥狀明顯減輕,舌質淡紅,苔薄黃,脈弦。繼以上方加鉤藤25克,天麻10克,數劑后主要癥狀消失。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