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國強運用柴胡復方經驗
□ 張智華 湖北中醫學院
梅國強為湖北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臨證喜用經方,對小柴胡湯的應用尤為得心應手,謹此就導師對柴胡復方的理解與運用介紹一二,以饗同道。
柴胡復方
經方配伍,往往藥味較少,故功效較為單純,若病情相宜,運用得當,自然收效良佳,因而有謂用經方需按經方之法,不得隨意變更者。然導師認為經方以至今日,時移世易,生態環境、氣候條件、社會因素、物質生活、文化教育等無不有所變化。故人群之疾病,古今亦難以完全相同,此所以用經方而需發展經方之來由。導師酷愛經方,但不死守之,提出“復用經方,便是新法”,用于治療復雜病證,以提高療效。其復用原則基本如下:上下病情歧異;臟腑病變不同;兼證明顯;表里寒熱不一,符合上述條件者,即選擇相應的經方復用。舉例如下:
1.小柴胡湯與經方合方
導師常用的柴胡復方甚多,其中柴胡桂枝湯即為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各取其半而成,此乃仲景示范在先,后世名方尚有柴陷湯(小柴胡湯合小陷胸湯)、柴苓湯(小柴胡湯合五苓散)等,上述復方均屬小柴胡湯與經方合方。
如《傷寒論》中已有小柴胡湯和小陷胸湯,后世醫家(陶節庵、俞根初、徐榮齋)等歷經推敲,將二方之合方定名為“柴陷湯”(藥用柴胡、姜半夏、川連、桔梗、黃芩、栝蔞仁、枳實、生姜汁),多用治外感病證,而導師運用本方常以小柴胡湯中去參、棗、草、姜;小陷胸湯中除原方藥物法夏、全栝樓、黃連外,喜加用枳實,組成柴胡陷胸湯,多用治雜病。其臨床使用標準如下:發熱,或惡寒發熱,或往來寒熱,或寒熱起伏不定,或午后熱甚,以其病有兼夾,故寒熱無定勢?人、胸悶、胸痛、脅痛。胃脘(或劍突偏右、偏左)痞結疼痛,或兼胸脅疼痛。少陽或陽明經脈所過之處酸楚疼痛。脈弦、緩、數等。舌紅或絳,苔白薄或白厚、或黃薄、黃厚。若屬外感病,應具備第條之某種熱象,第條之某種舌象,即可使用該方,若兼其他任何標準中的某一癥狀,則更為確切。若屬雜病,則應具備第、、條所述標準之一,與第條之舌象相合,亦可使用該方。臨證多用于治療發熱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及心血管系統疾病,如感冒發熱、咳嗽、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冠心病等,尤其對頸心綜合征、心系疾病如冠心病合并胃腸道疾病或膽系疾病者,確能提高療效。
除此之外,導師亦用到治療濕熱蘊結肝膽所致黃疸的柴胡茵陳蒿湯;治療肝膽氣郁兼陽明經熱證(尚未見陽明腑證者)的柴胡白虎湯等等。
2.小柴胡湯與時方合方
導師于《傷寒論》研究方面,頗具功底。早在上個世紀,曾撰寫“拓展《傷寒論》方臨床運用途徑”一文,在業內反響極大,文中所言,無不久經臨床驗證。導師重視經方,但也不輕視時方,將經方與后世療效卓著的時方合用,也能發揮意想不到的療效,常用方如:小柴胡湯合溫膽湯、小柴胡湯合平胃散、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小柴胡湯合二妙散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經驗交流]胡思榮論治咳嗽經驗 09-23 [報刊簡介][圖文]《中醫健康養生》雜志簡介 09-16 [學術爭鳴]“厥陰”由來探秘 09-03 [中醫視點]別用分型治療取代辨證論治 09-02 [中醫視點]中醫醫療行為須構建評價體系 08-31 [中醫視點]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中醫… 08-31 [中醫視點]繼承創新是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的… 07-23 [學術爭鳴]中醫學術:從毒論治皮膚病 07-14 [中醫教育]發揮專長優勢 培養多元人才 07-12 [經驗交流]孫浩經方治小兒咳嗽經驗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