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醫學外科的發展第 4 頁
鼻息肉摘除術:對鼻息肉之病因、癥狀、摘除手術器械設計及手術方法步驟等,技術之精巧,效果之良好,當推陳實功。陳氏指出,鼻息肉結如石榴子,漸大下垂塞孔竅,使氣不得通,藥物不效時宜手術摘除。方法是:先用麻藥吹鼻兩次,次用細銅著二根,著頭鉆一小孔,用絲線穿孔內,二等相距五分許,以二著頭直入鼻痔根底部,將著線束鼻痔根部紋緊向下一拔,其痔自然脫落,置水中觀其大小,預用胎發灰同象牙末等分吹鼻內,其血自止,戒口不發。
王肯堂《外科證治準繩》中還載有許多外傷手術治療方法,如耳落再植術。“凡耳砍跌打落,或上脫下粘,……看脫落所向,用鵝翎橫災定,卻用竹夾子橫縛定,縛時要兩耳相對,輕縛住”。還說:“缺耳,先用麻藥涂之,卻用剪刀剪去外些皮,即以絹線縫合,缺耳作二截縫合”。王氏的記錄,大體上反映了以外科手術治療損傷的先進水平,肛門閉鎖之手術治療已如前述。
2、麻醉術:麻醉一般與外科手術是同步發展的,明代局部麻醉術的顯著進步,就是一個突出表現。王肯堂唇裂修補術,陳實功鼻息肉摘除術等,都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的。
3、止血與清潔消毒:外傷止血,明代前已有燒烙止血的廣泛應用,明代在燒烙器具上有所改進。陳實功強調綜合止血術,他說:“血飛不住,治宜如圣金刀散摻傷處,紙盞,絹扎,血即止”。紙蓋是壓迫止血,絹扎是結扎止血,明代部已較普遍的應用。外科手術的順利進行,除有效的麻醉及止血術配合外,防止并發感染十分重要。王肯堂對此似亦注意到,他說:“洗瘡藥須用文武火煎十數沸;洗瘡時勿以手觸嫩肉,亦不可氣吹之,應避風”。這些是為預防并發感染采取的措施。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