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太醫院教學與考試
中醫歷史:明代太醫院教學與考試
1、明代太醫院分科教學
明代太醫院醫生教育,按太醫院所分13科分科教學,有教師二至三人擔任教習,醫官醫生各選定?七M行學習。
所用教材有《素問》、《難經》、《脈訣》及有關各并重要方書,須熟讀精解,考試即從以上經典出題,學生筆寫作答。這些經典著作不易研讀,一些醫家著手編寫通俗讀物,以便習醫者研讀。
2、明代太醫院考試制度
醫生每年分四季考試,三年大考一次。醫丁和太醫院的醫學生、醫士均參加大考?荚囉商蒙瞎1人會同醫官2人主持?荚嚭细裾,一等為醫士,二等為醫生;不及格者可學習一年再補考,三次考試不及格者,黜免為民。五年考試成績均屬優等者,由教師奏請,酌予升授。
明代注意醫生的繼續教育,充任醫士、醫生后,還要繼續學習專科并參加考試。如嘉靖二十八年(1549)規定:考試成績一等者,原為醫生者可充任醫士,醫士無冠帶者,給予冠帶。原在內殿供事支俸且有冠帶者,酌升俸一級。若內殿缺人,太醫院依不同?埔来纬蕡蠖Y部,送內殿供事。考試成績二等,原為醫生者與充醫士,醫士無冠帶者,給予冠帶。原在內殿供事者,不準繼續供職,只能在太醫院當差。
考試成績三等,職位照舊。
考試成績四等,原有冠帶者,去其冠帶。原支品級俸者,降俸一年,支雜職俸者,降充冠帶醫生。食糧七年者,降充醫生,只支日糧?剂兴牡日呔鶞试S學習半年后送禮部再考,考取者,仍可支俸糧與冠帶,再通不過,均降充醫生,專在太醫院銼碾藥物。
納銀候缺吏目,須三年大考,成績列為一等,才許和各差醫士一樣遇缺考補。納銀冠帶醫士,須經三年大考,才許換次撥差,未經大考通過者,不能留太醫院。
在京差遣及臨考不到者,限半年內補考。如再回避,沒有起復,即差回。病愈銷假一年以上,或服滿、差滿、患滿給假限滿,故意避考者,一年以上不回太醫院希圖避考者,由禮部參奏降職。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