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醫學外科的發展第 2 頁
陳實功一生致力于外科學,強調作一位好的外科醫生,必須勤讀古代名醫著作及文化哲學論著,以提高科學文化素質和外科學術水平。陳氏集40年外科臨床理論研究和經驗總結,撰《外科正宗》一書,即是這一學術思想的集中體現。陳氏重視理論聯系實際,在醫療實踐中,既重內治,也重外治,既強調宜手術者的早期手術,又反對給不適于手術治療的濫施針刀。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提高了對若干外科疾病的認識水平,創造性地提出許多具有科學價值的醫療技術和外科手術。他首先強調外科治療中必須配合飲食營養,認為“飲食何須忌口”,批判了無原則的飲食禁忌,是一種科學主張。陳氏改進了截趾(指)術、氣管縫合術、死骨剔除術、咽部異物剔除術、下頜關節整復術,設計出巧妙的鼻息肉摘除手術器械和手術方法。陳實功反對內科醫生輕視外科的錯誤觀點,嚴厲批評外科醫生輕診斷、亂投藥和濫施針刀的不良傾向。在外科領域內,他是一位敢于創造,不墨守成規的學者,是一位言教身教并重的外科學家。
(三外科疾病認識水平的提高:明代對外科疾病認識水平有明顯提高,對一些疾病的病因、癥狀描述、診斷與鑒別診斷,以至提出針對病因的預防方法等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貢獻。
明代對化膿性感染并發膿毒血癥,有了較清楚的認識。外科著作多于“疔瘡走黃”或“癰腫內陷”項下論述此證,陳實功強調對該病預防,“貴在乎早”。特別是位于頭面部者,“其形雖小,其惡甚大”。并指出,不可艾灸退毒內攻,反會倒陷定黃。薛己記載了鼻面三角危險區化膿性感染引起的膿毒血癥,因患者未接受早期治療而死亡的病例。
王肯堂在論述紫泡疔時,首先描述了炭疽癥。他指出,“若因開割瘴死牛、馬、豬、羊之毒,或食其肉,致發疔毒,或在手足,或在頭面,或在胸腹,或在脅肋,或在背脊,或在陰胯。或起紫泡,或起堆核腫痛,創人發熱煩悶。頭痛身疼,骨節煩疼”。上述記載,正確的敘述了炭疽發病患者與羊毛市場、剝割疫畜的密切接觸關系,并對該病癥狀與臨床特點作出了比較確切的描述。
明代王肯堂,首次記述了男性乳腺癌。“萬歷癸卯(1603)二月,侍御趙藎庵……袒其胸,左乳側瘡口,大如碗,惡肉紫黑黯,鱗峋嵌深,宛如巖穴之狀,臭不可近。于問何以得此,曰:館試屢下意不能無郁,夏月好以手捋乳頭,遂時時有汁出,或曰是真液也不可泄,因覆之以膏藥,汁止而乳旁有核。既南來校閱勞神,乳核輒腫痛,……八月初,以滯下發噦死,夫男子思乳癌者少矣,其起又甚微渺,而三為盲醫所誤,不可不書之以為后鑒。”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