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醫學外科的發展
中醫歷史:明代醫學外科的發展
明代外科學在疾病認識、醫療技術改進及手術等方面,均有提高,出現了革新趨勢,繼元代之后,明代實行更為嚴格的醫戶制,這一制度雖不盡合理,但對技術要求較高的瘡瘍、骨傷、刀而箭治療技術的繼承和發展,卻有不少長處。
(一)外科著作數量增加:明代外科著作,約有50種,其中有20余種至今仍是學習研究的參考書。綜合反映了明代外科學的發展水平,這些著作中流傳最廣的是:《瘡瘍經驗全書》僅現存歷代刻本和抄本近20種;《外科準繩》亦名《瘍醫準繩》,作為叢書刊刻或單列刊刻近30種,《外科正宗》各種版本達50多種,流傳之廣,影響之深居歷代外科著作之冠。陳實功的《外科正宗》實際上是明代外科學發展水平的代表作。
(二)外科學派與學術思想:明代外科學繼承了宋元時代外科學的學術思想和經驗,思想比較活躍,富有求實精神,出現了不同的學術觀點,以及與之相關的治療原則和醫療技術。外科學中不同觀點和相互爭鳴,對推動它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楊清叟對癰、疽化膿性感染的陰陽虛實辨證,論述甚詳,保存有不少民間驗方。趙宜真繼承了他的理論、學術思想和經驗。主張外科學的發展必須有大方脈作基礎,從他處理化膿性感染的理論依據和指導思想看,比較保守,但強調外科學家必須掌握醫學基礎理論則應予肯定。
汪機的《外科理例》,多集前人之說而成。他強調外科學家必須重視掌握內科理論知識,并用以指導外科疾病論治的觀點是正確的,與趙宜真的學術思想一致。江機則指出人體各個部位化膿性感染若已化膿,必須早期正確診斷,早期切開引流,不能一味等待自潰,汪機這一主張是很科學的。
申斗垣的外科學術思想比較激進,他崇拜華倫,深為其剖腹,刮骨等手術未能傳世而惋惜。他對各種外科疾病,多能根據不同情況,在辨證基礎上,給予手術或非手術的適時治療。申氏提出的治療原則和措施,至今仍有參考價值,如對筋瘤,主張“以利刀去之”;對血瘤,強調“以利刀割去,銀烙匙燒紅,一烙血止”,使不再生。這些由細致觀察和經驗總結形成的正確結論,對外科治療學的發展極有價值。
王肯堂晚年撰成《外科證治準繩》,是集先代外科名醫方論融合而成的代表作。王氏治外科學富有求實精神,重視臨床效驗,善于總結經驗以提高理論認識。如關于診斷瘤腫性質與確定治療原則的關系,他強調:“按之推移得多者,可用取法去之,如推之不動,不可取也,去法以藥先腐,再剪割,必除瘤根。小瘤術后即愈,大瘤去后半年,其肌肉寐痹可復”。王氏對手術持慎重而積極的態度,主張擴大外科手術治療領域。他是明代,也是外科學史上記述外科手術最多最詳的外科學家,他對不少外科疾病的分析和認識,把中國外科學的學術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