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面癱第 2 頁
肝風內動 表現為面赤眩暈,急躁易怒,口干而苦,便秘溲赤,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平肝息風,滋陰清熱,方用天麻鉤藤湯:天麻12克,鉤藤30克,夏枯草15克,膽草12克,黃芩12克,代赭石30克,磁石30克,礞石20克,珍珠母30克,苦參12克,生地30克,丹皮12克,全蝎10克,地龍12克,水蛭12克,琥珀5克,蟬蛻12克,甘草6克。日1劑,水煎服。通脈丸、天麻丸口服。
牽正膏 白附子30克,防風30克,僵蠶20克,細辛10克,全蝎20克,白芥子20克,共研細面,每次用3克,醋調捻攤在小圓布上,貼敷于患側下關穴,膠布固定,每貼3天,一般3貼見效。
牙皂散 豬牙皂200克,研細末,取適量以陳醋調如糊狀,涂于患側頰車、地倉穴之間,每日換藥2次,10天為1療程。
塞鼻散 枯礬、川烏、辛夷各等分,研末,加麝香少許,用紗布包如棗核大,左歪塞右鼻,右歪塞左鼻,2小時取出,每日3~4次。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