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醫治未病與養生保健第 3 頁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1-1-27 15:48:23 

《金匱要略》謂:“上工治未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贝硕谓浳膭t直截了當地、并且是以實例說明了治未病的理論內涵;說明了肝臟發病,肝臟已病,必須清楚肝臟之病可傳與脾,脾雖未受病,必須未水先疊壩,防患于未然,上工,明智的醫生,就應當先強壯脾臟,以防肝病相傳,侵害脾臟;而那些見肝治肝,不知道保護、強壯脾臟的醫生,就屬于比較愚鈍的中工了。
在臨床上,已病的例子很多,如:肝膽結石病,結石是有形的,不但發病時臨床癥狀明顯,病情劇烈,而且通過現代儀器檢測,可以明確結石的大小、多少和所在的具體位置,甚至可以診斷分析出對肝膽臟腑損害的程度;目前,手術可以取石,激光可以碎石,但是,又有哪一種方法真的把結石根除了呢?因為,這些方法都是在見肝膽結石而治肝膽結石而已,就算真的把發現的結石全部清除了,用不了多長時間,又會從新長出了結石,因為,這些方法,都沒有去尋找和治療那些產生結石病的病源、病因,所以,造成了切除膽囊后,結石會向肝外膽管、肝內膽管、肝內毛細膽管蔓延發展,甚至導致對肝臟的嚴重損害。五絕指針療法治療各種結石病的成功,關鍵的一點就是找到了結石病產生的病因,認識到多臟腑功能失調,也就是諸多臟腑都有了小“疾”,造成排泄失常,體內積熱等;如:腸道通而不暢,運化失司,造成腸道內久積濕熱,濕熱上泛肝膽,導致肝膽臟腑受濁氣熏蒸而受病,造成功能下降、感染,甚至形體變化,管腔、管道內汁液排下不暢,造成新陳代謝困難,導致汁液的質變沉積,久而久之,諸多沉積之物結晶為石砂,隨著肝膽功能的不斷下降,結石體也就越積越多,越積越大。所以,要恢復肝膽功能,消除肝膽臟腑內的結石,首先,必須先治療未病之腸道,使之暢通,排泄正常,消除腸道濕熱,切斷生長肝膽結石之病源,才有利于恢復和增強肝膽功能,通過肝膽管道的舒張和收縮,將結石擠壓粉碎,并順膽汁的排泄渠道排出體外。如果是多個臟腑都涉及到了結石病的生長之病源,就要對諸多“未病”的臟腑進行治療。五絕指針療法治療結石病的方法,就完全體現了中醫治未病不治已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的理論內涵,五絕指針療法治療結石病,不是對準結石部位治療,而是通過指法對周身多部位、多經絡穴位的調理刺激,從而恢復多臟腑的吸收、排泄功能,保持人體新陳代謝正常,從而達到碎石、排石,以及愈后不易復發的目的。
從以上這段論述也就明白了一個問題,中醫治未病,不是對正常的健康人進行治療,也不是病已亂、病已成就不治了,而是要迎著病的發展去治;這里的治未病,一是說找出已病的病源、病因進行治療,從而達到標本兼治;二是說首先強壯關聯密切的相傳臟腑,防止疾病的相傳和蔓延,控制疾病的發展。
綜上所述,也就明白了中醫治未病屬于治療疾病的范疇,與養生保健、預防疾病的發生不是一個概念。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