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人求醫心態看古代民間醫人水平第 6 頁
二、“福醫”、“時醫”產生的土壤
福醫、時醫現象的產生,主要是因為中國古代醫人整體水平的平庸造成民眾遇見明醫的幾率甚小,使得人們求醫問藥往往帶有撞大運的僥幸心理,久而久之,民眾心理上認為與其依靠自己的運勢尋找明醫,不如把運勢寄托在大家口耳相傳公認的“福醫”、“時醫”身上,期冀其強大的運勢能為自己消病祛災。下面我們通過唐朝來看一看民間醫人的具體狀況。之所以選擇這個時段,是因為“福醫”現象正是起自于這個時代,而且這個時段的醫人狀況也比較具有代表性,歷代醫人皆與其大同小異。
(一)民間醫人階層存在的主要問題。
唐以前,民間醫人和官醫在名稱上沒有大的區別,到了唐代,由于官醫的自成體系,使得民間醫人有了區別于官醫的名稱——閭閻醫人。所謂閭閻醫人,后世又謂之“鈴醫”、“草澤醫”、“游方郎中”等,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古老的行業,例如扁鵲“過邯鄲,聞貴婦人,即為帶下醫。過洛陽,聞周人愛老人,即為耳目痹醫。來入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隨俗為變”,[1](卷105)云游四方,就是一個典型的閭閻醫人。唐以前的民間醫人狀況由于史料的匱乏無法備述,而唐代的閭閻醫人則可根據現有材料大致勾勒其面目。除了醫學水平、思想的歷史局限外,還有以下一些缺陷阻礙了唐代醫人階層整體水平的提高與發揮。
1. 醫巫并行。這是中國古代長期存在的問題。關于這個問題,很多學者都或多或少進行過論述,[5] 如廖育群先生指出:“就中國而言,至少在從漢到唐的歷史階段中,醫學體系中的科學內容(物理與化學的治療方法及相關理論)與咒禁療法是呈平行發展之勢的。”很多閭閻醫人在施展醫術的同時也進行咒禁卜筮,集醫、巫、卜角色于一身,《備急千金要方》卷1《序例》:
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甲乙黃帝針經》、《明堂流注》、《十二經脈》、三部九候、五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靳邵等諸部經方,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并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若不爾者,如無日夜游,動致顛殞。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