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人求醫心態看古代民間醫人水平第 4 頁
醫人水平平庸,可是患者又不能完全離開醫生,更何況醫人中也時有技術高超者,能不能碰到則屬于運氣問題,這種情況促生了一種奇特的現象,那就是“福醫”觀念。所謂“福醫”,重點在其“福”氣而非其“醫術”,這個詞匯首見于唐代,《太平廣記》卷219引《玉堂閑話》:
長安完盛日,有一家于西市賣飲子。用尋常之藥,不過數味,亦不閑方脈,無問是何疾苦,百文售一服。千種之疾,入口而愈。常于寬宅中,置大鍋鑊,日夜銼斫煎煮,給之不暇。人無遠近,皆來取之,門市駢羅,喧闐京國,至有赍金守門,五七日間,未獲給付者,獲利甚極。……近年,鄴都有張福醫者亦然,積貨甚廣,以此有名,為番王挈歸塞外矣。
醫人可以水平低下甚至不解醫藥,但病患卻看重其“福氣”,像這個西市賣飲子者,本身毫無醫術,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其飲子十分有效,被認為是一個“福醫”,其“福”主要體現在莫名其妙的高治愈率上,甚至可以說越是莫名其妙越是可以體現出其“福”的神秘和不可抗拒。從該段記載來看,當時“福醫”已然是一類醫人的統稱,這些人大概皆為醫術不甚高明、但是運氣奇佳之屬,求醫者認為能借此沾光,以其運氣而非醫術治療自己。“福醫”現象的出現,實在是古代醫人水平參差不齊、患者求醫問藥時“押寶”心理的體現。在這里,“療效”與醫人“水平”這兩個原本密不可分的部分完全分離了,療效被賦予了運命觀的神秘色彩。
甚至醫人階層自己也持有類似的神秘主義觀念,宋代洪邁《夷堅志》[2]甲卷9“王李二醫”條記載撫州有兩個有名的醫人,一姓李,一姓王。李為崇仁縣某富人治病未愈,于是推薦王,王以水平遜于李而力辭,李云:“吾得其脈甚精,處藥甚當,然不能成功者,自度運窮,不得當謝錢,益故告辭。”王去后,除了少數幾處外,并沒有改變李氏處方主要成分,結果病人竟然痊愈。可見當時醫人也認為“運氣”足以左右醫藥療效。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患者自身性靈也可以決定療效,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卷7《風毒腳氣》:“凡腳氣病枉死者眾,……世間誠無良醫,雖有良醫,而病人有性靈堪受入者更復勘少,……今有病者有受入性,依法使余治之,不過十日可得永瘥矣。若無受入性者,亦不須為治,縱令治之,恐無瘥日也。非但腳氣,諸病皆然,良藥善觸目可致,不可使人必服,法為信者施,不為疑者說。”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中藥常識]中藥的給藥途徑有哪些? 10-08 [中藥常識]服中藥時的忌口是怎么回事? 09-21 [中藥常識][圖文]正確熬制中藥注意事項 09-21 [中醫文化]趣談中藥里的“藥名戲” 09-16 [蒙古族]蒙古族醫藥的特色 09-15 [中藥常識]白芥子和黃芥子的鑒別 09-15 [中醫文化]葉天士學說何以廣泛流傳 09-11 [中醫典故]古代搖虎撐的大夫 09-11 [傳承發展]第三屆全國民間中醫藥發展大會將… 09-10 [中藥常識]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5—20… 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