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的生理功能】 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對于人體具有多種生理功能。氣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推動作用 人體的生長發育,臟腑經絡的生理功能,血液的循環運行,津液的輸布和代謝,都要依賴氣的激發與推動,方能維持正常。如元氣能激發和推動臟腑的生理功能,使其不斷地化生新的氣血津液,以供人體之消耗和生長發育之需要。又如宗氣,貫心脈而行氣血。故有"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之說。若氣虛,推動作用減弱,就會導致生長發育遲緩或臟腑功能衰退,甚則血流遲緩,導致血瘀病癥之發生。 (二)溫煦作用 《難經·二十二難》說:"氣主煦之",即是說氣是人體熱量的來源,人體的體溫,依靠氣的溫煦作用來維持其恒定;血和津液等液態物質,亦要依靠氣的溫煦作用,才能維持正常的循環運行,故說:"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如果氣的溫煦作用失常,不僅可出現畏寒喜暖、四肢不溫、體溫低下等寒象,還可引起血行遲緩,津液代謝失常等病變。 (三)防御作用 機體的防御作用是非常復雜的,雖然包括了氣、血、津液和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多方面的綜合作用。但是,氣本身的防御機能也是相當重要的。氣的防御作用主要表現在護衛全身的肌表,防御外邪的侵入。故《素問》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即是說氣的防御作用減弱,全身的抗病能力必然隨之而下降,機體也易被邪侵而患病。 (四)固攝作用 固攝,即固護統攝之意。氣的固攝作用,主要是指對血、津液等液態物質具有防止其無故流失的作用。具體體現在:固攝血液,使其循行于脈內而不外溢;固攝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腸液和精液等,控制其分泌排泄量,以防止其無故流失。如氣不攝血引起的出血;氣不攝津導致的自汗出、多尿、流涎;氣不固精導致的遺精、早泄等。 (五)氣化作用 "氣化",是指通過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具體地說,是指精、氣、血、津液各自的新陳代謝和相互轉化。例如,氣、血、津液的生成,需要將飲食物轉化為水谷精氣,然后再化生成氣、血、津液等;津液經過代謝,轉化成汗液和尿液;飲食物經過消化和吸收后,其殘渣轉化成糟粕等,都是氣化作用的具體表現。如果氣化功能異常,即能影響到氣、血、津液的新陳代謝,影響到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影響到汗液、尿液和糞便的排泄等,從而形成各種代謝異常的病變。所以說氣化作用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體內物質代謝的過程,是物質轉化和能量轉化的過程。 氣的五個功能,在生命活動中密切地協調配合,相互為用,缺一不可。
4/5 首頁 上一頁 2 3 4 5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