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的附屬功能 (一)在志為喜 藏象學說認為,人對外界信息引起情志變化,是由五臟的生理功能所化生,故把喜、怒、思、憂、恐稱作五志,分屬于五臟。 心在志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的"喜"有關。喜,一般說來。對外界信息的反應,是屬于良性的刺激,有益于心主血脈等生理功能。但是,喜樂過度,則又可使心神受傷。從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狀況來分析,又有太過與不及的變化,一般說來,心主神志的功能過亢,則使人喜笑不止;心主神志的功能不及,則使人易悲。但由于心為神明之主,不僅喜能傷心,而且五志過極,均能損傷心神。 (二)在液為汗 由于汗為津液所化生,血與津液又同出一源,因此有"汗血同源"之說。而血又為心所主,故有"汗為心之液"之稱。汗出太多則心慌的現象,也表明了這一點。 。ㄈ┰隗w合脈,其華在面 脈是指血脈。心合脈,即是指全身的血脈都屬于心。心氣的強弱,心血的盛衰,可從脈象反映出來。心合脈,成了切脈的理論根據之一。 中醫學認為,內在臟腑的精氣盛衰、功能強弱,可以顯露在體表組織器官上,稱為榮華外露。五臟各有其華。心其華在面,是說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氣血的盛衰,可以顯露于面部色澤的變化上。人的面部血脈豐富、皮膚薄嫩,又易于觀察,所以望面色常作為推論心臟氣血盛衰的指標。若心的氣血旺盛,則面色紅潤有光澤。若心臟發生病變,氣血受損,則常在面部有所表現。例如,心的氣血不足,可見面色(白光)白、晦滯;心血瘀阻,則面部青紫;如血分有熱,則面色紅赤;心血暴脫,則面色蒼白或枯槁無華。
3/4 首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