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血、津液三者的性狀及其生理功能雖各有自己的特點,但均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三者的組成均離不開脾胃運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氣。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的關系。因此,無論在生理或病理情況下,氣、血、津液之間均存在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氣和津液的關系】 氣屬陽,津液屬陰,這是氣和津液在屬性上的區別。但兩者都源于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微,并在其生成、輸布過程中,兩者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氣能生津 氣能生津,是指氣的運動變化是津液化生的動力。津液的生成,來源于攝入的飲食,有賴于胃的"游溢精氣"和脾的"散精"運化水谷精氣。故脾胃健旺,則化生的津液充盛。脾胃之氣虛衰,則影響及津液的生成,而致津液不足。 (二)氣能行(化)津 津液在體內的輸布及其化為汗、尿等排出體外,全賴于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例如,脾、肺、腎、肝等臟腑的氣機正常,則促進津液在體內的輸布、排泄過程。若氣的升降出入不利時,津液的輸布和排泄亦隨之而受阻,稱之為氣滯水停。由于某種原因,津液的輸布和排泄受阻而發生停聚時,則氣的升降出入亦隨之而不暢,稱作"水停氣滯。"另外,氣與津液兩者的病變常互相影響。故臨床治療時,行氣與利水之法須并用,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氣能攝津 津液與血,同屬液態物質,同樣有賴于氣的固攝作用,才能防止其無故流失,并使排泄正常。因此,在氣虛或氣的固攝作用減弱時,則勢必導致體內津液的無故流失,發生多汗、多尿、遺尿等病理表現。臨床治療時,亦應采用補氣之法,使氣能固攝津液,病則獲愈。 (四)津能載氣 津液,亦是氣的載體,氣必須依附于津液而存在。當發生多汗、多尿及吐瀉等津液大量流失的情況時,氣在體內則無所依附而散失,從而形成"氣隨津脫"之病證。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