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肺臟病證 第二節 咳嗽
凡因感受外邪或臟腑功能失調,影響肺的正常宣肅功能,造成肺氣上逆作咳,咯吐痰涎的,即稱“咳嗽”。本證相當于西醫學所稱的氣管炎、支氣管炎。古代關于本證的認識較為全面,從臨床癥狀、病機、治則到方藥均有詳細記載。目前咳嗽在臨床上發病率較高,冬春季節及寒溫不調之時尤為多見,多發生于幼兒。咳嗽作為一個癥狀,可見于諸多疾病中,當咳嗽以突出主癥出現時,方可稱謂咳嗽,若是其他外感,內傷疾病中出現咳嗽癥狀,則不屬于本病證。
[病因病機]
形成咳嗽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以風邪為主,肺脾虛弱是其內因。病位主要在肺脾。
感受外邪主要為感受風邪。小兒冷暖不知自調,風邪致病,首犯肺衛。肺主氣,司呼吸,肺為邪侵,壅阻肺絡,氣機不宜,肅降失司,肺氣上逆,則為咳嗽。風為百病之長,常夾寒夾熱,而致臨床有風寒、風熱之區別。
內傷病因小兒脾虛生痰,上貯于肺,致肺之清肅失司而發為咳嗽。或稟賦不足,素體虛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進一步耗傷氣陰,發展為內傷咳嗽。
小兒咳嗽病因雖多,但其發病機理則一,皆為肺臟受累,宣肅失司而成。外感咳嗽病起于肺,.內傷咳嗽可因肺病遷延,也可由它臟先病累及于肺所致。其病理因素主要為痰。外感咳嗽為六淫之邪,侵襲肺系,致肺氣壅遏不宣;清肅之令失常,痰液滋生。內傷多為脾虛生痰,痰阻氣道,影響肺氣出入,致氣逆作咳。若小JL肺脾兩虛,氣不化津廠則痰濕更易滋生。若痰濕蘊肺,遇感引觸,轉從熱化,則可出現痰熱咳嗽。小兒稟賦不足,素體虛弱,若外感咳嗽日久不愈,可耗傷氣陰,發展為肺陰耗傷或肺脾氣虛之證。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