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外傷性疾病與周圍血管疾病 第三節 毒蛇咬傷第 3 頁
[病因病機]
蛇毒是一種復雜的蛋白質混合物.含有多種毒性蛋白、新鮮蛇毒為粘稠液體,呈弱酸性,透明或淡藍色,含水量約65%,比重1。030—1.080,加熱65℃以上容易破壞,新鮮蛇毒,與空氣接觸易起泡沫,在常溫下易變性腐敗,喪失其毒性,冰箱內冷藏15—20天毒性不變,經真空千燥,或冷凍干燥處理的蛇毒可保持原毒力25年以上。眼鏡蛇毒雖經100℃加熱15分鐘仍能保持毒力,非經久煮不能破壞。凡能使蛋白質沉淀、變性的強酸、強堿、氧化劑、還原劑、消化酶及重金屬鹽類均能破壞蛇毒。多數學者認為,人和動物消化道腺體分泌物能破壞蛇毒,人體肝臟有解毒作用,而且可以從小便排出約70%。
蛇毒的主要成分有神經毒、血循毒和酶,各種成分的多少或有無,因蛇種而異。
一、神經毒(風毒)主要是阻斷神經肌肉的接頭引起弛緩性麻痹,終致周圍性呼吸衰竭,引起缺氧性腦病、肺部感染和循環衰竭。若不及時搶救則導致死亡。
神經毒作用有兩種表現,一種作用于運動神經末梢的突觸前和突觸后部位,主要抑制運動終板上的乙酰膽堿受體,使肌肉內的神經介質——乙酰膽堿不能發揮其原有的去極化作用,從而導致橫紋肌松弛,呼吸麻痹。另一種作用是眼鏡蛇毒,對乙酰膽堿受體的功能無影響,但有抑制運動神經末梢釋放介質的作用,這種呼吸麻痹的病人,用新斯的明有一定療效。
神經毒主要是產生肌肉運動障礙,如語言困難、吞咽困難、復視。嚴重者牙關緊閉、呼吸麻痹等,從中醫角度看,屬風邪阻絡所致,故中醫將神經毒命名為“風毒”。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